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外科 > 外科 > 消化道出血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抑郁症发作的表现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躯体症状和自杀倾向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悲伤、空虚或绝望感。患者常感到心情沉重,无法体验到快乐,甚至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这种情绪低落往往持续两周以上,且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情绪低落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减少。治疗上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和舍曲林片等。
兴趣减退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对曾经喜爱的活动也感到索然无味。患者可能回避社交活动,减少与亲友的互动,逐渐变得孤立。兴趣减退可能与大脑奖赏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导致患者无法从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活动的兴趣,药物治疗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和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也可能有一定效果。
思维迟缓表现为思考速度减慢、注意力不集中和决策困难。患者可能感到头脑空白,难以完成简单的任务,甚至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可能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受损有关,影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心理治疗如正念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药物治疗如米氮平片和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也可能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帮助。
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和慢性疼痛等。患者可能出现失眠或嗜睡,食欲显著增加或减少,体重发生明显变化。躯体症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有关,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受到影响。治疗上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戈美拉汀片或曲唑酮片等药物改善睡眠。
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最严重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计划或行为。自杀倾向可能与极度的绝望感和无助感有关,患者认为死亡是解脱痛苦的唯一方式。一旦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进行住院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和药物治疗如碳酸锂缓释片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可能对降低自杀风险有一定效果。
抑郁症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其坚持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和家属都应有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双向情感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季节变化等原因引起。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代谢或脑功能调节。对于有家族史者,家长需关注情绪异常表现,早期发现可通过心理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躁狂期多巴胺过度活跃,抑郁期5-羟色胺功能低下。临床常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片等稳定剂调节神经递质,需配合血药浓度监测。
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情绪调控相关脑区存在体积或功能异常。功能性核磁共振显示部分患者边缘系统活动亢进。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可针对性调节异常脑区活动。
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丧亲可能触发首次发作,慢性压力会加重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情绪触发因素,建立应对机制。家长需协助患者维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
光照时间变化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节律,春秋季发作率较高。光疗对季节性模式患者有一定效果。奥氮平口崩片、喹硫平片等药物可预防季节相关性复发。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家属需学习疾病识别技巧。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稳定情绪。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是关键。
精神病可能具有遗传性,但遗传并非唯一影响因素。精神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脑部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压力、物质滥用等多重因素相关。
部分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研究表明,直系亲属患病时个体发病概率可能升高,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多基因共同作用影响神经递质功能或脑发育。
童年创伤、长期应激事件等环境因素可能激活潜在遗传风险。重大生活变故如丧亲、失业等可能诱发首次精神病发作,这类情况即使存在遗传背景也需要环境触发才会显现症状。
神经影像学发现部分精神病患者存在脑室扩大、前额叶代谢异常等改变。这些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由遗传缺陷导致神经发育偏离,也可能源于产伤、感染等后天因素,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社交孤立等长期心理压力可能促进精神病发生。对于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持续的心理社会压力可能加速疾病进程,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或情绪调节障碍。
长期使用酒精、毒品等物质可能直接损伤神经系统,也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间接增加发病风险。这类情况即使无家族史也可能出现类似精神病的症状,需通过专业评估与遗传性精神病鉴别。
建议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应激和物质滥用。出现情绪持续低落、认知功能下降或现实检验能力减退时,应及时到精神科就诊评估。孕期女性如有相关家族史可考虑遗传咨询,但需注意多数精神病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必过度焦虑。
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产前感染、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分娩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产后黄疸与颅内出血等。小儿脑瘫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部分小儿脑瘫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脑部发育异常。这类患儿可能伴有智力障碍或癫痫发作。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发育里程碑,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并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弓形虫等病原体,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发育受损。这类感染可能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病变。家长需注意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感染源。对于已确诊患儿,医生可能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配合康复治疗。
早产儿脑部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脑室周围区域血管脆弱,易发生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低出生体重儿可能伴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家长需重视早产儿随访,定期评估神经发育状况。临床常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配合运动疗法改善症状。
分娩过程中出现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继而引发脑瘫。这类患儿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喂养情况。医生可能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改善脑代谢,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核黄疸,损害基底神经节;产后颅内出血也可能损伤运动神经通路。家长需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发现异常及时光疗。对于运动障碍患儿,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替扎尼定片缓解肌张力,配合针灸和物理治疗。
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发育评估,建立规律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训练。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促进骨骼发育。保持居家环境安全,避免跌倒受伤。与康复团队保持沟通,根据孩子进展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保护,鼓励孩子参与适龄活动以促进功能发展。
儿童心脏手术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和心脏瓣膜修复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儿心脏畸形的类型、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用于左右心房间存在异常通道的患儿。手术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使用自体心包补片或人工材料封闭缺损。该手术可避免血液异常分流导致的心肺功能损害,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修复效果。常见适应证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能伴随活动后气促、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用于治疗心室间隔的先天性缺损。根据缺损位置可选择经右心房、肺动脉或右心室路径进行修补,较大缺损需采用涤纶补片材料。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可能并发传导阻滞或残余分流。患儿术前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喂养困难等表现,术后需监测心律及心功能。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通过结扎或切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消除异常血流。早产儿可采用吲哚美辛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传统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均可选择。手术可预防肺动脉高压和心内膜炎,典型症状包括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脉压增宽等。术后需关注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需同期处理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手术包括解除肺动脉梗阻、修补室缺及重建右室流出道,可能使用跨环补片扩大肺动脉。患儿术前表现为紫绀、蹲踞现象和缺氧发作,术后需长期随访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发育情况。
心脏瓣膜修复术适用于先天性瓣膜畸形或继发性病变,如二尖瓣裂、肺动脉瓣狭窄等。手术通过瓣叶成形、腱索调整或人工瓣环植入恢复瓣膜功能,较置换术更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伴随心前区杂音、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术后需预防感染并监测瓣膜功能进展。
儿童心脏手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逐步恢复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应记录患儿日常活动耐量及生长发育指标,配合医生完成术后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