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外科 > 外科 > 脉管炎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牙龈发炎长出肉包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切开引流、根管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牙龈发炎长出肉包通常由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龈脓肿、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
牙龈发炎长出肉包可能与牙菌斑堆积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日常可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吸烟饮酒。
牙龈发炎长出肉包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通常伴随疼痛、化脓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制霉菌素片,但需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
牙龈发炎长出肉包若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进行切开排脓。操作前需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切开后放置橡皮引流条,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继发感染。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进食过热食物。
牙龈发炎长出肉包可能与牙髓坏死有关,通常伴随牙齿变色、叩痛等症状。需通过开髓引流清除坏死牙髓,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最后用牙胶尖充填。治疗期间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
反复发作的牙龈脓包或牙龈瘤需手术切除。术前需拍摄口腔CT评估范围,术中采用高频电刀切除病变组织,必要时进行牙龈成形术。术后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粗糙食物。
牙龈发炎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食用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每日用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刺激牙龈。若肉包持续增大、伴随发热或张口受限,需立即就诊口腔颌面外科。定期进行洁牙和口腔检查,预防牙龈炎反复发作。
左胸不定时疼痛可能与肋间神经痛、肌肉拉伤、胃食管反流、冠心病、胸膜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肋间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时可出现阵发性刺痛,疼痛区域沿肋骨走向分布。可能与受凉、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有关。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剧烈运动或突然扭转身体可能导致胸壁肌肉拉伤,表现为活动时加重的钝痛。急性期可冷敷处理,48小时后改为热敷,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
胃酸刺激食管可引起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常伴随反酸症状。与饮食过饱、卧位进食等习惯相关。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药物。
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放射。多见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立即就医排查,确诊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
胸膜炎症刺激可导致深呼吸时加重的锐痛,可能伴随发热、咳嗽。多由肺部感染引发,需完善胸部CT检查,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出现左胸疼痛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40岁以上人群或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建议完善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须立即就医。
女性突然心跳很快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低血糖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或咖啡可能导致暂时性心跳加快。通常伴随面色潮红、出汗,休息后多可自行缓解。日常需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
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易怒、消瘦、手抖等。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常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治疗,同时限制碘摄入。
缺铁性贫血多见,与月经量过多、营养不良有关,可能伴随乏力、面色苍白。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不当或长时间未进食可能引发,伴有冷汗、饥饿感。立即进食糖果或含糖饮料可缓解,反复发作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如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突发心悸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坐位,记录发作时间和伴随症状。长期存在症状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建议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合并胸痛、意识模糊需紧急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休克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胆囊壁因缺血坏死引发的严重感染性疾病,需紧急就医处理。
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呈持续性绞痛或胀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常因胆囊壁缺血坏死及炎症刺激腹膜导致,伴随胆囊区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平卧,需蜷曲体位缓解。医生可能开具山莨菪碱注射液、布洛芬缓释胶囊、曲马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在明确诊断后使用。
体温可超过38.5℃,伴寒战或畏寒,提示存在严重感染。发热源于胆囊坏死组织释放的炎症介质和细菌毒素入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临床可能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但需依据药敏结果调整。
因炎症刺激胃肠神经及毒素吸收,患者常出现反射性恶心和频繁呕吐,呕吐物可能含胆汁。持续呕吐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保护胃肠黏膜,必要时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约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提示胆总管受压或继发胆管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需警惕胆囊坏死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医生可能联合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病情进展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意识模糊等感染性休克表现,与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和脓毒血症相关。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静脉输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并行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胆囊。休克属终末期危象,病死率较高。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应绝对禁食,避免加重胆囊负担。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监测体温和腹部体征。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软食,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胆道情况,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建议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长期保持低胆固醇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K帮助凝血功能恢复。
轻微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热敷腹部、适量运动、服用药物等方式调理。轻微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饮食调理是改善轻微胃炎的基础措施。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帮助胃黏膜修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进餐时间应固定,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饭后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减少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
腹部热敷可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部痉挛和疼痛。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可配合轻柔的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按摩有助于胃肠蠕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建议选择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避免饭后立即运动,应在进食1小时后再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胃部不适,应避免跑步、跳跃等高冲击运动。
药物调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痛。奥美拉唑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药物,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复诊评估。
轻微胃炎患者应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放松活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定期进行胃部健康检查,特别是长期胃部不适者。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日常可适量饮用温开水,帮助稀释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