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外科 > 外科 > 破伤风
打破伤风针一般需要50元到300元,实际费用受到疫苗类型、接种机构、地区差异、抗体检测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破伤风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和联合疫苗,联合疫苗如百白破疫苗价...
破伤风抗毒素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主要用于中和破伤风毒素,预防或治疗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抗毒素常用给药方式为臀部或大腿外侧肌肉注射,适用于预防性用药或早期感染。...
破伤风可以治愈,但需及时规范治疗。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伤口处理、抗毒素中和毒素、抗生素控制感染、镇静解痉缓解症状。
彻底清创是治疗关键,需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过氧...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禁忌主要包括对成分过敏、严重免疫缺陷、急性感染期及孕妇慎用等情况。
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血液制品过敏者禁用,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用药前...
破伤风针一般在受伤后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实际接种时间受伤口污染程度、受伤环境、既往免疫史、伤后处理方式等因素影响。
被泥土、铁锈污染的深部伤口需立即接种,同时可能...
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3-21天,实际时间受到伤口污染程度、细菌数量、免疫状态、伤口处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伤口接触土壤、铁锈等污染物时,破伤风梭菌数量较多,潜伏...
破伤风症状主要包括肌肉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和吞咽困难,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早期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局部肌肉僵硬,常见于受伤部位周围,可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和动物粪便中,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人...
破伤风针一般需要100元到300元,实际费用受到疫苗类型、接种机构级别、地区经济水平、是否包含其他医疗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破伤风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和联合疫苗,联合...
破伤风皮试注射量通常为0.1毫升,实际用量受皮试液浓度、个体过敏史、操作规范及医疗机构标准等因素影响。
不同浓度皮试液所需注射量存在差异,常规采用1:10稀释的破伤...
12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小孩口中有疱疹一般7-14天能好,具体恢复时间与疱疹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措施有关。口腔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溃疡,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
单纯疱疹性龈口炎通常病程较短,若护理得当且无继发感染,7-10天可逐渐愈合。发病初期可表现为牙龈红肿、口腔黏膜簇集小水疱,随后形成浅表溃疡。建议家长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恢复稍慢,可能需要10-14天,疱疹多伴随手掌、足底皮疹出现。需注意隔离防止传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疱疹未破溃时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破溃后可局部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若疱疹面积较大或伴随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重或合并细菌感染,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2-3周。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继发感染。日常应让患儿多饮水,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溃疡面。
观察疱疹变化及全身症状,若出现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间注意玩具消毒,避免与其他儿童共用餐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多数口腔疱疹具有自限性,但免疫力低下患儿可能反复发作,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评估免疫功能。
右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主要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肝大和腹水等。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室功能减退导致体循环淤血,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
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典型表现,患者坐位或半卧位时可见颈静脉明显充盈。这是由于右心房压力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检查时让患者头部抬高30度,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颈静脉怒张程度与右心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延伸至下颌角以上。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衰竭的特异性体征。检查时按压患者右上腹30-60秒,可见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这一体征反映右心房压力增高和静脉回流障碍,是鉴别右心衰竭与其他原因导致肝大的重要依据。阳性结果提示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是右心衰竭的体征之一,多从足踝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小腿。水肿是由于静脉压升高导致液体渗出增加,同时肾脏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发展至大腿和会阴部。长期水肿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和溃疡。
右心衰竭患者常见肝脏淤血性肿大,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胀痛。肝脏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充血肿大,触诊质地较韧,边缘圆钝,可有压痛。长期肝淤血可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大程度与右心衰竭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相关。
严重右心衰竭患者可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和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形成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共同作用的结果。腹水量多时可导致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腹水出现通常提示右心衰竭已进入较严重阶段,需要积极治疗。
右心衰竭患者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适当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水肿,但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遵医嘱规范使用利尿剂等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水肿明显或腹胀时应及时就医。保持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肝癌的五大早期症状主要有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皮肤瘙痒。肝癌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肝癌早期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感,疼痛可能呈间歇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加重。肝癌引起的疼痛可能与肿瘤增大压迫肝包膜有关,也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有关。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超声、CT等检查。
肝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状,这与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消化功能有关。肝癌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进而引起食欲下降。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伴随其他症状,应考虑肝脏疾病可能。
肝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这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食欲减退导致摄入不足有关。肝癌可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功能,导致肌肉消耗增加。若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且无明确原因,建议进行肝脏相关检查。
肝癌早期患者常感到乏力、易疲劳,这与肝脏代谢功能异常、营养吸收障碍有关。肝癌可能影响能量代谢和毒素清除,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乏力症状通常持续存在,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需引起重视。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这与胆汁淤积、胆红素代谢异常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肝癌可能压迫胆管或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盐沉积于皮肤引起瘙痒。若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伴随其他症状,应考虑肝脏疾病可能。
肝癌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消化道不适。建议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饮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滥用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若发现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寻常疣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良性增生,通常表现为粗糙的丘疹或结节。
寻常疣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和局部注射药物。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可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去除疣体。局部注射药物如博来霉素注射液、干扰素注射液等,适用于顽固性疣体。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物理治疗是寻常疣的常见方法,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和电灼治疗。冷冻治疗使用液氮使疣体坏死脱落,适用于数量较少的疣体。激光治疗通过高能光束破坏疣体组织,精准度高且恢复快。电灼治疗利用高频电流烧灼疣体,适用于较大或顽固的疣体。物理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治疗后需注意创面护理。
手术治疗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对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寻常疣。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刮除术和切除术,通过机械方式直接去除疣体。手术治疗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可能遗留轻微疤痕。对于特殊部位的疣体如甲周疣,手术需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病毒,适用于多发或复发性寻常疣。常用方法包括局部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咪喹莫特乳膏,或系统应用干扰素等药物。免疫治疗疗程较长但复发率较低,治疗期间需监测免疫反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结合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寻常疣可采用外治法和内治法相结合。外治法包括鸦胆子油、斑蝥素等中药外敷,具有腐蚀疣体作用。内治法通过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调理体质。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疗程相对较长但副作用较小。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
寻常疣患者平时应避免搔抓或自行剪除疣体,防止病毒扩散。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预防足部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病毒复发机会。若疣体突然增大、出血或颜色改变,应及时就医排除恶变可能。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脉管炎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早期干预通常预后较好,但病情严重时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脉管炎早期发现时,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进展。患者需严格戒烟,避免寒冷刺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血液循环,配合丹参酮胶囊等活血化瘀中成药辅助治疗。部分患者需短期应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多数患者经3-6个月系统治疗,肢体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可明显缓解。
若已出现血管闭塞或组织坏死,治疗难度显著增加。除基础药物治疗外,可能需血管介入手术重建血运,或行截肢术清除坏死组织。此类患者即使经积极治疗,仍可能遗留肢体感觉异常、运动受限等后遗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血管修复能力更差,复发概率相对较高。
建议确诊后尽早就医,定期复查血管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日常注意肢体保暖,避免久站久坐,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出现溃疡或剧烈疼痛时须立即就诊,防止感染扩散导致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