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外科 > 外科 > 腹膜炎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心脏问题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检测、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方式检查。心脏检查方式的选择需结合具体症状、病史及医生评估决定。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方法,能够记录心脏跳动时的电信号变化。通过心电图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检查过程无创且快速,通常需要平躺配合电极片粘贴在胸部和四肢。心电图适用于常规体检或突发心悸、胸痛等症状的初步筛查。
心脏超声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评估心脏大小、心室壁运动、瓣膜开闭状态及血流情况。该检查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有重要价值。检查时需暴露胸部并涂抹耦合剂,通过探头多角度扫描获取图像,无辐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或堵塞位置。该检查属于微创介入操作,需局部麻醉和住院观察,适用于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支架术后复查患者。
心肌酶谱通过血液化验检测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指标,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这些物质。该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确诊意义,需在胸痛发作后多次采血对比数值变化。抽血前无须特殊准备,但剧烈运动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动态心电图通过佩戴便携设备24-48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活动,能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等异常。检查期间需记录日常活动和症状时间,避免接触强磁场或淋浴。适用于心悸、晕厥但普通心电图未发现异常的患者。
心脏检查前后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刺激性饮品。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解读,若发现心电图ST段改变、肌钙蛋白升高或血管严重狭窄等情况,应及时接受进一步治疗。日常注意监测血压、血脂,控制体重并戒烟限酒,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婴儿头围发育慢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营养、监测发育指标、排查疾病因素、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病变、代谢异常等原因有关。
母乳喂养需确保哺乳姿势正确且按需喂养,配方奶喂养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粉并规范冲调比例。家长需记录每日进食量,避免过度稀释奶液或喂养不足。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需要强化营养的特殊配方,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颅骨发育,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滴剂400IU。缺铁性贫血患儿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严重营养不良时可短期使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营养支持。
定期测量头围、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建议每1-2个月测量一次。使用标准量具从眉弓至枕骨隆突绕头一周测量,连续三次测量值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需警惕。同时需评估大运动、精细动作等神经发育里程碑。
甲状腺功能减退需检测游离T4和TSH,确诊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颅内病变如脑积水需通过头颅超声或MRI检查,必要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遗传代谢病需进行血尿筛查,苯丙酮尿症患儿需使用特殊配方奶粉。
对于发育迟缓患儿,可进行抬头训练、翻身训练等神经发育促进训练。物理治疗师指导下使用Bobath球进行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严重病例需结合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改善肌张力异常。
家长应保证婴儿每日充足睡眠,睡眠中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触阳光,促进钙质吸收和视觉刺激。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科随访,头围突然增长过快或停滞均需及时就诊。避免过早使用枕头或固定睡姿,减少颅骨变形风险。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肝癌骨转移的靶向药物治疗通常能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效果因人而异。靶向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常用的有多激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类型。肝癌骨转移的治疗需结合患者肝功能、转移灶数量及全身状况综合评估。
多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多个促肿瘤生长的靶点,对部分患者能减缓骨转移进展并缓解疼痛。这类药物可能引起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血常规。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切断肿瘤血供限制其生长,可能改善骨转移相关症状,但需警惕出血风险与伤口愈合延迟问题。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蛋白尿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对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肝癌骨转移患者,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可能获得更好效果。治疗期间需每2-3个月通过影像学评估骨转移灶变化,同时配合双膦酸盐类药物保护骨骼。若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快速进展,可能需要调整靶向药物种类或联合局部放疗。
肝癌骨转移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应保持适度蛋白质摄入,每日可食用50-100克鱼肉或豆制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建议进行缓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复查血钙水平,若出现持续骨痛加重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靶向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
小儿特有的骨折类型主要有青枝骨折、骨骺骨折、骨膜下骨折、隆突骨折和弯曲骨折。这些骨折类型与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青枝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因儿童骨骼韧性较强,骨折时类似青嫩树枝折而不断。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但无明显移位。X线可见骨皮质一侧断裂,另一侧完整。通常采用石膏固定3-4周即可愈合,严重者需手法复位。
骨骺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生长板区域,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可分为五型。常见于腕部、踝部等生长活跃区域,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畸形。需通过X线或MRI明确分型,Ⅰ-Ⅱ型多采用闭合复位固定,Ⅲ-Ⅳ型常需手术干预。
骨膜下骨折多见于幼儿,因骨膜厚且与骨质连接疏松,外力作用下骨膜保持完整而内部骨质断裂。临床表现为拒动患肢但肿胀不明显,X线可能漏诊,需结合B超或复查确诊。治疗以制动保护为主,一般2-3周可愈合。
隆突骨折是儿童干骺端特有的压缩性骨折,常见于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受伤后干骺端骨质受挤压隆起,形成特征性"帐篷样"畸形。需通过X线侧位片确诊,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严重者需克氏针固定。
弯曲骨折是婴幼儿特有的塑性变形骨折,多见于尺桡骨。因低龄儿童骨骼矿物质含量低,受外力后发生弯曲而非断裂。表现为患肢弯曲畸形但无明确骨折线,需通过双侧对比X线确诊。治疗需早期手法复位,延迟处理可能导致永久畸形。
儿童骨折后应限制剧烈活动,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愈合。定期复查X线监测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过早负重或拆除外固定,防止二次损伤。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异常肿胀、麻木需立即就诊。
轻微气胸一般7-14天可自愈,但存在复发概率。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轻微气胸通常指肺压缩程度低于20%、无明显症状的闭合性气胸。
轻微气胸的自愈时间与个体差异相关。年轻患者、无基础肺部疾病者恢复较快,可能7天内吸收。气体吸收速度受胸膜腔压力、肺复张能力影响,部分患者需10-14天完成自愈过程。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行为,定期复查胸片监测气体吸收情况。自愈期间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持续需立即就医。
气胸复发与肺大疱未处理、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复发概率较高,尤其吸烟者或瘦高体型青少年。继发于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反复发作。预防复发需戒烟、避免高空作业或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肺大疱患者可考虑胸膜固定术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患者监测症状变化,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屏气动作。饮食宜清淡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合成。若既往有气胸病史或出现反复胸痛,应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评估肺基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