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 > 骨科学 > 骨折
手部骨折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重复性劳损等因素有关。
手部骨折常见于直接暴力作用,如跌倒时手掌撑地、重物砸伤或运动碰撞,这类外伤可造成腕骨、掌骨或指骨断裂。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发...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前列腺手术后一般能过夫妻生活,但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决定。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通常在医生评估后可逐步恢复性生活。
前列腺手术常见类型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等。术后初期可能出现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在3-6个月后可逐渐改善。恢复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出血。术后1-2个月经医生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可尝试轻度性活动。使用润滑剂有助于减少不适感,采取温和体位可降低对手术部位的压迫。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医生会根据恢复进度调整建议。
少数患者可能因神经损伤导致长期勃起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术后出现严重疼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性活动并就医。糖尿病患者或高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需更谨慎评估。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性功能恢复,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某些术式如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性功能影响较大,需更长的康复期。
术后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伤口愈合,适量补充锌和维生素E可能对性功能恢复有帮助。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规律作息能促进身体恢复。与伴侣充分沟通,共同面对恢复期的挑战。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可改善控尿能力和性功能。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用壮阳药物。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典型体征主要有二尖瓣面容、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肺动脉高压体征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是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瓣膜粘连增厚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需通过心脏听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患者双颧呈紫红色,是长期缺氧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这与肺静脉高压引起的肺淤血有关,可能伴随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检查需注意与高原性面容鉴别,确诊需结合心脏彩超显示瓣膜面积缩小。
心尖区闻及低调、递增型舒张期杂音是特征性听诊发现,左侧卧位呼气末最明显。杂音产生与血流通过狭窄瓣口形成湍流有关,可能伴有舒张期震颤。轻度狭窄时杂音仅出现在舒张晚期,重度狭窄则贯穿整个舒张期。
听诊显示S1增强呈拍击样,因舒张末期左房压力升高使瓣叶处于半关闭状态。该体征与二尖瓣弹性尚好相关,若瓣叶钙化则S1反而减弱。可能合并P2亢进,提示肺动脉压力升高。
部分患者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高调拍击音,是舒张早期瓣叶突然受限产生的。开瓣音距离S2越近提示狭窄越重,瓣膜钙化后此音消失。该体征需与心包叩击音、第三心音鉴别。
疾病晚期出现肺动脉扩张体征,包括胸骨左缘抬举样搏动、Graham-Steell杂音等。这与肺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可能伴随咯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右心衰竭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确诊。
确诊二尖瓣狭窄后应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中重度狭窄患者需考虑经皮球囊扩张术或瓣膜置换手术。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下肢水肿或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皮下黄豆大硬疙瘩不痛不痒可能是表皮囊肿、脂肪瘤或纤维瘤等良性病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肿块突然增大、发红或疼痛,需及时就医排查恶性可能。
表皮囊肿是最常见的皮下无痛性硬疙瘩,由毛囊或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表面光滑且可移动,好发于头面部和躯干。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质地柔软有弹性,多发于四肢和躯干皮下,生长缓慢。纤维瘤为结缔组织增生性病变,质地较硬且边界清晰,常见于四肢和躯干。部分淋巴结肿大初期也可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极少数情况下,皮肤转移癌或肉瘤可能以无痛性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
建议避免反复触摸或挤压肿块,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观察肿块变化,记录大小、质地和皮肤表面情况。若出现红肿热痛、短期内迅速增大或表面破溃,应立即就诊普外科或皮肤科,通过超声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刺激皮脂分泌。
新生儿出生后检查项目主要包括阿普加评分、体格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阿普加评分在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进行,评估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和皮肤颜色。评分范围0-10分,7分以上表示新生儿状态良好。评分较低可能提示需要医疗干预,如吸氧或复苏措施。该检查简单快速,是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评估皮肤、头部、五官、心肺、腹部、生殖器和四肢。医生会检查有无先天畸形、产伤或其他异常。黄疸评估也是重要内容,通过观察皮肤和巩膜颜色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检查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新生儿疾病筛查通过足跟血检测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这些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筛查阳性需进一步确诊,及时治疗可避免智力障碍等严重后果。检查在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
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检测新生儿听力功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可及时干预,避免语言发育延迟。筛查过程无痛,通常在新生儿安静或睡眠时进行。未通过筛查需在1个月内复查,确诊听力损失应尽早配戴助听器或进行语言训练。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通过脉搏血氧测定和心脏听诊,检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或心脏杂音明显需进一步超声心动图确诊。早期发现可及时手术或药物治疗,改善预后。筛查在出生后24-48小时进行,是预防先心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检查后,家长需注意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保持适宜室温,避免感染。按医嘱进行疫苗接种和随访,记录生长发育指标。发现异常如拒奶、发热、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日常护理中注意手部卫生,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过高。
肠易激综合征通常会出现腹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部不适或疼痛。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之一,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隐痛,排便后常可缓解。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轻微不适,重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腹痛发作多与进食、情绪波动、压力增加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型患者排便后腹痛减轻,便秘型患者排便后腹痛可能暂时缓解。
少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以腹胀、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腹痛症状相对轻微或不典型。这类患者需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若腹痛持续加重、伴随体重下降、便血、发热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摄入过多产气食物、高脂饮食及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心理疏导对缓解症状也有帮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