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呼吸内科 > 内科 > 咳嗽
咳嗽伴气管异响有痰可通过多饮水稀释痰液、蒸汽吸入缓解气道痉挛、口服祛痰药物分解黏液、雾化治疗促进排痰等方式改善,通常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气管痒咳嗽无痰可能由空气干燥、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加湿环境、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抑酸治疗等方式缓解。
干燥空气刺激气管黏膜导致瘙...
气管呼吸音是呼吸过程中气流通过气管时发出的声音,正常为轻柔的吹风样音,异常呼吸音主要有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喘鸣音等。
干啰音是气流通过狭窄气管时产生的高调音,常见于...
若出现流黄鼻涕咳嗽的情况,可以适量吃白萝卜、雪梨、百合、银耳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阿莫西林、氨溴索、右美沙芬、氯雷他定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老是咳痰可能由吸烟刺激、空气污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环境改善、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长期吸烟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多...
口干咳嗽有痰可能由空气干燥、咽喉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环境湿度、减少刺激物接触、药物治疗、原发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环境湿度低导致黏膜水...
呼吸道敏感咳嗽可通过避免刺激物、保持空气湿润、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缓解。呼吸道敏感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减少接触粉尘、花粉...
咳痰带有棕色脏东西可能由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环境改善、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长期吸烟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烟草焦油沉积形成...
咳嗽伴随口苦可能由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药物副作用、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抑酸治疗、抗感染、调整用药、肝胆功能检查等方式改善。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胆汁...
咳嗽晕厥可能由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心源性晕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原发病处理等方式缓解。
剧烈咳嗽刺激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
首页上一页56789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肾上腺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有控制原发病、药物替代治疗、手术干预、调节激素水平和定期监测随访。肾上腺疾病可能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肾上腺疾病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结核感染可能导致肾上腺结核,需优先抗结核治疗。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活动。高血压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肾上腺功能异常,需同步管理基础疾病。原发病控制后,肾上腺功能可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需长期补充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片,严重者需联合使用氟氢可的松片调节水盐代谢。急性肾上腺危象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需根据酶缺陷类型使用相应激素替代。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肾上腺腺瘤或嗜铬细胞瘤通常需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库欣综合征患者若垂体手术无效,可能需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范围并配合放化疗。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血管风险,嗜铬细胞瘤患者需提前进行药物准备以防术中高血压危象。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使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作用。库欣综合征患者可能需使用酮康唑片抑制皮质醇合成。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血钾、血压等指标,防止电解质紊乱。药物调整期间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复诊。
所有肾上腺疾病患者需终身随访,每3-6个月复查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长期替代治疗者需监测骨质疏松、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出现体重骤变、持续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类型和用药信息。
肾上腺疾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饮食需注意钠钾平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肾上腺危象征兆,需立即就医抢救。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
胆囊手术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三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完成的微创手术,适用于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胆囊手术的首选方式。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肩部放射痛,与二氧化碳气腹刺激膈神经有关,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患者术后需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开腹胆囊切除术需在右上腹作较长切口直接暴露胆囊,适用于胆囊严重粘连、解剖变异或合并其他腹部疾病的复杂病例。手术视野更清晰,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相对延长。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对于肥胖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防止肺部并发症。
保胆取石术通过胆囊造瘘或胆道镜取出结石而保留胆囊,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且无严重炎症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概率较高,需长期随访。患者术后需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情况。对于术后出现胆汁淤积症状者,可考虑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辅助治疗。
胆囊手术后应注意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如出现持续发热、黄疸、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戒烟限酒可降低胆道系统疾病复发风险。
手指突然黑紫胀痛可能与雷诺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伤、冻伤或动脉栓塞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保暖、药物或手术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寒冷或情绪激动时手指小动脉痉挛导致缺血,表现为阵发性苍白-青紫-潮红三色变化。可能与结缔组织病、振动工具使用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循环,避免吸烟及接触低温环境。
中小动静脉炎症性闭塞多见于吸烟男性,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伴远端肢体发绀。需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急性期可用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慢性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严重者需血管旁路手术。
手指挤压伤后皮下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局部呈紫黑色伴胀痛。伤后24小时内冰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若甲下淤血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注射器穿刺引流。
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组织冻结,解冻后出现水疱、紫黑色坏死。需用40-42℃温水快速复温,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坏死组织需手术清创。禁止摩擦或雪搓冻伤部位。
心脏或近端血管栓子脱落阻塞指动脉,突发剧痛伴皮肤冰冷苍白。发病6小时内是取栓黄金期,可通过导管介入取栓或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指端坏疽。
日常需注意手部保暖,避免接触冰冷物体及吸烟。冬季外出佩戴保暖手套,工作时使用防震工具。若出现持续黑紫、剧烈疼痛或感觉丧失,须立即就医排查血管危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周围血管状况。
肺纤维化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药物毒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部感染等原因引起。肺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方式诊断。
部分肺纤维化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发性肺纤维化,病情进展较快。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氧疗和肺康复训练,必要时考虑肺移植。家族中有肺纤维化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长期接触石棉、硅尘、金属粉尘等职业性粉尘是肺纤维化的常见诱因。农业作业中接触霉变干草导致的过敏性肺炎也可发展为肺纤维化。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专业防尘口罩、改善工作环境通风。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脱离暴露环境,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或吡非尼酮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
部分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胺碘酮片等可能引发药物性肺损伤,最终导致肺纤维化。放射治疗也可造成放射性肺纤维化。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治疗需停用致病药物,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常合并间质性肺病,最终进展为肺纤维化。这类患者除肺部症状外,多伴有关节肿痛、皮肤硬化等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联合使用硫唑嘌呤片和尼达尼布胶囊,严重者需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
重症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后可能遗留肺纤维化改变,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也常见此并发症。感染后持续存在的咳嗽和活动后气促是典型表现。急性期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期可尝试肺康复锻炼,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促进痰液排出。
肺纤维化患者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肺功能。
植骨术后一个月出现隐约疼痛可能是正常愈合反应,也可能与感染、骨吸收异常等因素有关。植骨手术常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骨折不愈合等情况,术后疼痛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术后早期轻微疼痛多为正常现象。骨组织修复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伴随肿胀感和间歇性隐痛,尤其在活动或咀嚼时明显。这种疼痛通常呈钝性、局限在手术区域,使用冰敷或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随着新生血管长入移植骨,疼痛感会逐渐减轻,一般2-3周后明显改善。
持续加重的疼痛需警惕病理性因素。移植骨与受区结合不良可能导致不稳定摩擦痛,表现为活动时刺痛加剧。细菌感染会引起搏动性疼痛伴局部发热,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全身低热。移植骨吸收过快会产生深部酸痛,常见于吸烟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复查X线或CT,必要时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或进行清创处理。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漱口3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至少3个月,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定期复查骨融合情况,6-8周内避免术区承重。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肿胀加剧,须立即就诊排除感染或移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