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经常发作可能与遗传因素、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哮喘时,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使患者对环境中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肺功能,避免接触已知诱发因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
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刺激气道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暴露于过敏环境会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进而出现支气管痉挛。患者应进行过敏原检测,使用防螨床品、空气净化器减少接触,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或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成人中细菌性感染也可能加重病情。病原体侵袭会破坏气道上皮屏障,增强炎症介质释放。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发作期间可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与茶碱缓释片,但须严格遵循医嘱。
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直接损伤气道纤毛功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长期暴露于工业废气、二手烟环境会持续刺激呼吸道,增加发作频率。建议雾霾天减少外出并使用N95口罩,室内可配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预防支气管痉挛。
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诱发药物性哮喘,机制与前列腺素代谢异常有关。患者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使用含酒石黄等添加剂的药物。出现药物诱发哮喘时可使用甲泼尼龙片紧急处理,但需警惕激素副作用。
哮喘患者应建立个人发作日记记录诱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规律进行游泳、太极等有氧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但运动前需做好热身。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深海鱼油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若每周日间症状超过2次或夜间憋醒1次以上,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