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早期症状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黏液便等。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需警惕癌变风险。
肠道息肉可能刺激肠壁导致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与息肉位置和大小相关。建议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
息肉表面糜烂可引起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易与痔疮混淆。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康复新液辅助止血。
较大息肉可能引发间歇性隐痛或胀痛,多位于下腹部。需排除肠梗阻风险,可选用匹维溴铵片、曲美布汀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症状。
肠道黏膜受刺激分泌增多时出现黏液便,常伴随里急后重感。病理检查确认性质后,可考虑美沙拉嗪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进行肠镜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检查一次,发现息肉应及时在内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