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能出现便血,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疾病,症状轻重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相关。
志贺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黏膜导致炎症出血,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需使用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易出现血性腹泻,伴随腹痛里急后重,可选用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控制病情。
缺血性肠炎因肠系膜血流不足引发黏膜坏死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需禁食并静脉输注前列地尔、低分子肝素改善循环。
阿米巴痢疾可导致果酱样血便,甲硝唑、替硝唑、双碘喹啉等抗原虫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作用。
出现血便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注意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