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由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引发的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胸腰椎段,主要表现为突发背痛、身高缩短、驼背畸形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主要诱因,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相关,骨量流失导致椎体承重能力下降。需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特立帕肽。
日常活动如弯腰提物、咳嗽等低能量创伤即可引发骨折,与椎体骨小梁微结构破坏有关。急性期需卧床制动,疼痛剧烈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
约30%患者会反复发生多个椎体压缩骨折,形成阶梯状脊柱畸形。需通过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稳定骨折椎体,同时持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慢性背痛而无明确外伤史,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X线检查可见椎体楔形变或双凹征,MRI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
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定期检测骨密度,避免搬运重物及过度前屈动作,日常摄入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遵医嘱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