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甲减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放射治疗、希恩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左甲状腺素钠是首选药物,需根据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剂量,初始可选择小剂量优甲乐或雷替斯,逐渐递增至生理需要量。
垂体肿瘤需评估是否手术切除,泌乳素瘤可选用溴隐亭,术后或放疗后患者需长期随访垂体功能。
每6-12周检测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监测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垂体前叶其他激素分泌情况。
保证充足碘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避免过度节食,合并肾上腺功能减退者需注意应激状况下的激素调整。
患者需终身随访,治疗期间出现心悸、多汗等过量表现应及时复诊,冬季需适当增加药量,妊娠期需加强内分泌科与产科联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