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98次播放 时长03:04
118984次播放 时长03:01
51384次播放 时长02:29
55991次播放 时长02:25
63546次播放 时长02:37
58878次播放 时长02:29
64030次播放 时长03:01
56786次播放 时长02:48
Q: 慢阻肺听诊呼吸音特点
A:
慢阻肺听诊呼吸音特点主要有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哮鸣音、湿啰音、干啰音等。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泡弹性减退、气道狭窄,导致气体进出肺部受限,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普遍减弱。这种现象在双肺底尤为明显,可能与肺气肿导致的肺泡过度充气有关。患者常伴有活动后气促,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呼气延长是慢阻肺的典型听诊特征,表现为呼气相明显长于吸气相。这是由于小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气体排出受阻所致。听诊时可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严重者呼气时间可达吸气时间的2-3倍。 哮鸣音是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时产生的高调音乐样附加音,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较为常见。这种声音多在呼气相明显,提示小气道痉挛或分泌物增多。哮鸣音的出现往往预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湿啰音是气流通过液体时产生的断续性爆裂音,在慢阻肺合并感染时多见。这种声音多在吸气末出现,提示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湿啰音的性质可帮助判断病情,细湿啰音多见于支气管炎,粗湿啰音则可能提示肺部感染。 干啰音是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时产生的连续性附加音,包括哨笛音和鼾音。在慢阻肺患者中,干啰音多提示大气道狭窄或分泌物黏稠。听诊时干啰音的音调和强度可随咳嗽而变化,这有助于与固定性气道狭窄相鉴别。 慢阻肺患者日常应注意戒烟避烟,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多饮水稀释痰液。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随访,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出现发热、痰量增多或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1、呼吸音减弱
2、呼气延长
3、哮鸣音
4、湿啰音
5、干啰音
Q: 慢阻肺低流量吸氧原因
A:
慢阻肺患者低流量吸氧主要是为了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低流量吸氧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同时减少高浓度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 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气道阻塞和肺泡结构破坏,常存在慢性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这类患者的呼吸调节主要依赖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维持。若给予高浓度氧疗,可能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驱动减弱,进一步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诱发肺性脑病。低流量吸氧通常控制氧流量在1-2升/分钟,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之间,既能改善组织缺氧,又可避免上述风险。 部分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此时需在严密监测下调整氧流量。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可考虑逐步提高氧浓度,但需同步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警惕二氧化碳分压快速上升。对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辅助呼吸,而非单纯增加吸氧浓度。 慢阻肺患者居家氧疗期间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日常需注意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等综合管理,氧疗仅是整体治疗的一部分。若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二氧化碳麻醉表现,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Q: 慢阻肺肺功的诊断标准
A:
慢阻肺肺功能诊断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中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诊断标准包括气流受限持续性存在、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等。慢阻肺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核心手段,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来确认气流受限程度。该检查需要患者配合进行最大吸气后快速呼气动作,重复进行三次以保证结果准确性。检查前需避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测试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部分医疗机构可能同时进行弥散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鉴别慢阻肺与哮喘,试验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变化超过12%且绝对值增加超过200毫升可能提示哮喘。慢阻肺患者该试验通常呈阴性反应。胸部影像学检查虽不能直接诊断慢阻肺,但有助于排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对于存在典型症状但肺功能检查未达诊断标准者,需定期随访复查。 诊断过程中需详细采集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危险因素,评估症状特征与进展模式。急性加重频率、合并症情况会影响疾病分期与治疗选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或睡眠呼吸监测。诊断明确后应根据全球慢阻肺防治倡议分级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建议确诊患者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遵医嘱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保持适宜室内湿度。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营养方面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改善预后。
A:
慢阻肺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有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通过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可明确疾病分期。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典型表现为肺气肿征象,晚期可见肺大疱形成和胸廓前后径增大。 动脉血气分析能判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重症患者可出现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提示呼吸衰竭。 血常规可发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加重情况。 确诊慢阻肺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患者应避免吸烟并定期复查肺功能,急性加重期需及时就医进行综合评估。1、肺功能检查
2、胸部影像学
3、血气分析
4、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