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白蛋白输注对癌症患者的利弊需结合病情评估,主要作用包括维持血浆渗透压、改善营养状态,但可能增加循环负荷或肿瘤进展风险。
1. 维持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的癌症患者输注白蛋白可快速纠正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或水肿,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或大手术后患者。
2. 营养支持作为氨基酸来源辅助改善恶病质状态,但需配合肠内肠外营养,单纯依赖白蛋白无法逆转癌症患者的代谢紊乱。
3. 循环超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输注后可能诱发心力衰竭,需严格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必要时联合利尿剂使用。
4. 肿瘤微环境理论可能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运输,但临床尚未证实直接加速肿瘤生长,晚期患者使用需权衡生存质量与潜在风险。
癌症患者使用白蛋白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肝功能,同时加强高蛋白饮食摄入如鱼肉蛋奶等。
尿路感染时可遵医嘱选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等抗生素,具体选择需根据感染类型、细菌耐药性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头孢克肟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2、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复杂尿路感染效果显著,但18岁以下患者及妊娠期禁用,使用期间需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光敏反应。
3、呋喃妥因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尤其对大肠埃希菌敏感,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炎,G6PD缺乏症患者禁用。
4、磷霉素氨丁三醇单剂疗法对急性膀胱炎有效,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妊娠期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获益比。
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当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