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慢性传染性和潜伏感染特性。
1、法定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需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可释放含菌飞沫核,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3、病原特性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生长缓慢等特点,可在干燥痰液中存活数月,但对湿热敏感。
4、流行特征呈全球分布,发展中国家负担较重,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潜伏感染者约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6-8小时,在阴暗潮湿环境中能存活数周至数月,实际存活时间受阳光照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和细菌载量等因素影响。
1、阳光照射:紫外线对结核菌有强杀灭作用,直接阳光照射下2小时内可灭活大部分细菌,阴凉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2、温度湿度:37℃潮湿环境最适宜存活,低温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缩短,零下70℃冷冻状态可存活多年。
3、通风条件: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细菌存活时间约1-2天,密闭空间悬浮的带菌飞沫可维持传染性数小时。
4、细菌载量:痰液中结核菌浓度越高存活时间越长,经咳嗽喷出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可悬浮4小时以上。
接触可疑环境后应及时开窗通风,结核病患者咳嗽时应掩住口鼻,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