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胸膜炎疼痛难忍可通过药物治疗、胸腔穿刺引流、物理治疗、调整体位及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胸膜炎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或外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胸腔穿刺引流
胸腔积液量较大导致严重压迫症状时,需在超声定位下行胸腔穿刺术引流积液,必要时可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操作后需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变化,警惕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
3、物理治疗
炎症急性期过后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使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疼痛缓解期可尝试超短波治疗,但需避开金属植入物及心脏起搏器。
4、调整体位
采取患侧卧位可减轻胸膜摩擦,使用软枕支撑疼痛侧胸部。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改善呼吸受限。避免突然转身或深呼吸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疼痛部位以减少震动。
5、呼吸训练
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肌。可配合吹气球练习增加肺活量,但需控制强度避免诱发胸痛。训练前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胸膜炎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鸡蛋、鱼肉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发热不退、咯血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