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月经期小腹两侧疼痛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或排卵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缓解、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异常,表现为下腹正中或两侧痉挛性疼痛,常伴随腰酸、恶心等症状。建议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在卵巢或盆腔生长,月经期局部出血刺激腹膜,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性交痛或不孕。腹腔镜手术可清除病灶,药物可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3、盆腔炎:
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输卵管或卵巢炎症,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慢性反复发作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4、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样囊肿在月经期破裂或扭转,突发单侧剧痛可能伴呕吐。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5厘米以上囊肿需腹腔镜切除,较小囊肿可观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控制。
5、排卵痛:
月经中期卵泡破裂刺激腹膜,表现为短暂单侧刺痛,通常1-2天自愈。可通过记录月经周期确认排卵期,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保持适度活动促进积液吸收。
月经期建议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选择温热的红糖姜茶或热牛奶;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每日适度散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时需及时妇科就诊。保持经期卫生巾2-3小时更换,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