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伟
马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植入体内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和纠正异常心律,预防心脏骤停。它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节律,适用于高危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植入和定期随访。
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工作原理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通过电极导线连接到心脏,实时监测心电活动。当检测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设备会迅速发出电击,恢复正常心律。ICD不仅能电击除颤,还能通过起搏功能纠正轻度心律失常,减少电击频率。设备内置电池和微型计算机,可持续工作多年,提供长期保护。
2、ICD的适应症和适用人群
ICD主要适用于有心脏骤停史、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高危患者。包括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评估风险,决定是否植入。对于心功能严重下降或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可能不推荐植入。
3、ICD植入手术的详细过程
ICD植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耗时1-2小时。医生在锁骨下区域做小切口,将电极导线经静脉送入心脏,连接ICD主机后固定于胸壁肌肉下。术后需住院观察1-2天,监测设备功能和伤口愈合。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气胸等,但发生率较低。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电极移位。
4、术后管理和注意事项
ICD植入后需定期随访,医生通过程控仪检查设备状态,调整参数。患者应避免强磁场环境,如核磁共振检查需提前告知日常生活中注意识别设备电击征兆,如头晕、心悸等,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减少心律失常诱因。随身携带ICD识别卡,便于紧急情况处理。
5、ICD的局限性和替代方案
ICD虽能有效预防心脏骤停,但无法根治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可能经历不必要的电击,造成心理负担。对于低危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导管消融术可用于特定类型心律失常,减少ICD电击频率。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终选择,但供体稀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心脏骤停的重要工具,能显著降低猝死风险。患者需与医生密切配合,了解设备功能,做好术后管理。同时,积极控制基础心脏病,改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ICD的保护作用。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是关键,定期体检和心脏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适当干预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冠心病会心跳过缓吗

冠心病可能导致心跳过缓,通常与心肌缺血、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 1、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引发心跳过缓。日常护理包括低脂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情绪波动。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心率。 2、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冠心病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或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跳过缓。药物治疗包括氨茶碱、地高辛等,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3、药物副作用: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抑制心脏传导功能,引发心跳过缓。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可缓解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大面积坏死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跳过缓。紧急治疗包括溶栓、支架植入等,必要时需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5、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晚期可能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心跳过缓。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等药物,严重时需考虑心脏移植。 冠心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遵医嘱服药,出现心跳过缓或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