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艾灸通常不建议长期天天做,具体频率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调整。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寒证、虚证及部分慢性病调理,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灼伤、气阴耗损等问题。
健康人群日常保健每周进行1-3次艾灸即可,每次选择3-5个穴位,单穴灸治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连续灸疗7-10天,症状缓解后改为隔日一次。阳虚体质者冬季调理可适当增加频次,但连续施灸超过两周需间隔3-5天。孕妇腰骶部、糖尿病患者肢体末端、皮肤感觉异常者应严格控制灸量和频次。
出现灸后口渴咽干、失眠烦躁等阴虚火旺表现,或局部皮肤出现水疱、色素沉着时须立即停止。三伏天进行节气灸等特殊疗法时,需严格遵循中医师制定的疗程方案,避免擅自延长灸疗时间。高血压患者头面部穴位、儿童囟门区域禁止长期施灸。
进行艾灸前后应注意补充温水,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下操作。施灸后24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艾灸部位避免风吹。建议在专业中医机构完成体质辨识后再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居家艾灸可选择艾灸盒等安全器具,远离易燃物品。若需长期调理,建议采用艾灸配合针刺、拔罐等交替疗法,减少单一刺激带来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