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寄生虫科

骨髓移植后粒细胞比例增高吗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髓移植后粒细胞比例增高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骨髓移植后粒细胞比例可能增高,也可能保持正常或降低,具体与移植后时间、恢复阶段及并发症有关。移植后早期粒细胞比例通常较低,随着造血功能恢复可能逐渐升高;若出现感染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粒细胞比例可能异常波动。

骨髓移植后粒细胞比例变化与移植类型密切相关。自体移植患者粒细胞恢复较快,异基因移植因免疫重建较慢可能出现更持久的粒细胞减少。移植后1-3周内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0.5×10⁹/L,此时比例可能暂时性增高但实际数量不足。移植后3-6个月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粒细胞比例多趋于稳定,若持续增高需排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或骨髓纤维化。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时,可能引起短暂性比例升高。

病理性增高需警惕感染或白血病复发。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80%,伴随发热和炎症指标升高。真菌感染可能出现粒细胞比例增高但计数不升的分离现象。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时,外周血可出现原始细胞伴粒细胞比例异常。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粒细胞相对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累及骨髓时,可能同时出现粒细胞比例异常和全血细胞减少。

建议移植后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象,出现粒细胞比例持续异常时完善感染筛查、嵌合率检测和骨髓活检。日常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生冷食物,接触人群时做好防护。出现发热、出血倾向或持续乏力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铁线虫会通过皮肤爬进人体吗

铁线虫一般不会通过皮肤爬进人体,但可能通过误食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人体。铁线虫感染通常与接触含有幼虫的水体或食用未煮熟的中间宿主有关。

铁线虫的幼虫主要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溪流等。人体接触这些水体时,幼虫可能附着在皮肤表面,但无法穿透完整皮肤进入体内。铁线虫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口摄入,当人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含有幼虫的昆虫、鱼类等中间宿主时,幼虫会在消化道内发育为成虫。

极少数情况下,当皮肤存在破损或伤口时,铁线虫幼虫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通常发生在长期接触污染水源且皮肤屏障受损的人群中。进入人体的幼虫可能移行至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但无法完成正常发育周期。

预防铁线虫感染需注意饮用水安全,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自然水源。处理水产或昆虫等食材时应彻底加热,避免生食。在野外活动后及时清洁皮肤,如有伤口需做好防护。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皮下移行性肿块或消化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