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宝宝呛奶后咳嗽怎么办?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呛奶后咳嗽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呛奶后咳嗽可通过保持正确喂养姿势、拍背排痰、调整奶嘴流速、观察呼吸状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呛奶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奶嘴流速过快、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喉软骨发育不全等原因引起。

1、保持正确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位,身体呈30-45度倾斜,避免平躺喂奶。哺乳后竖抱15-20分钟,帮助胃内空气排出。母乳喂养时注意让宝宝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时奶液需充满奶嘴前端,减少空气吸入。家长需注意避免在宝宝哭闹或困倦时喂奶。

2、拍背排痰

发生呛奶后立即将宝宝侧卧,用空心掌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5-10次,力度以能引起轻微震动为宜。若奶液进入鼻腔,可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理。拍背后观察宝宝面色是否转红润,咳嗽是否缓解。家长需注意避免倒置宝宝或用力拍打,防止加重呛咳。

3、调整奶嘴流速

选择适合月龄的慢流量奶嘴,倒置奶瓶时奶液应呈滴状而非线状流出。早产儿或吞咽协调差的宝宝可使用特殊防呛奶嘴。喂奶时每间隔3-5分钟暂停,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消化。家长需定期检查奶嘴孔大小,老化变形的奶嘴应及时更换。

4、观察呼吸状态

若呛奶后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或哭声微弱,提示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观察宝宝胸廓是否有凹陷,听诊是否有湿啰音。记录呛奶发生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家长需掌握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5、及时就医

反复呛奶伴随体重增长缓慢可能提示胃食管反流病,需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喉软骨发育不全引起的呛奶通常伴有吸气性喉鸣,可通过喉镜检查确诊。严重呛奶导致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进行气道吸引和氧疗。医生可能开具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铝碳酸镁混悬液等药物改善胃动力。

日常喂养应控制单次奶量,新生儿每次不超过90毫升,按需喂养间隔2-3小时。喂奶后避免立即更换尿布或剧烈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保护。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如宝宝频繁呛奶超过每周3次,或伴有发热、精神差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儿科或儿童呼吸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两个月宝宝吐奶呛到肺里怎么办

两个月宝宝吐奶呛到肺里应及时采取侧卧位拍背清理气道,并尽快就医评估肺部情况。呛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需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单次奶量}、{喂奶后拍嗝}、{必要时医疗干预}等方式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宝宝头偏向一侧,用纱布巾清理口鼻残留奶液。采用空心掌快速轻拍背部肩胛区5-6次,利用重力帮助排出气道异物。避免竖抱拍背,防止奶液反流加重呛咳。若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急促,需即刻就医。

2、调整喂养姿势

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头部高于胃部水平。奶瓶喂养时确保奶嘴充满乳汁,减少空气吸入。母乳喂养时注意含接姿势,避免乳汁流速过快。喂奶过程中可暂停1-2次,观察宝宝吞咽节奏。

3、控制单次奶量

两个月婴儿胃容量约90-120ml,需按需喂养但单次不超过100ml。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应减少20%奶量。可选用防胀气奶瓶,每喂养30ml后暂停拍嗝。记录每日吐奶频率,超过3次需咨询医生。

4、喂奶后拍嗝

竖抱拍嗝需持续10-15分钟,采用坐位拍背法效果更佳。拍嗝后维持右侧卧位30分钟,利用胃解剖结构减少反流。若拍嗝后仍频繁吐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

5、必要时医疗干预

若呛奶后出现发热、呼吸呻吟或血氧下降,可能继发吸入性肺炎,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或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严重呼吸困难需住院氧疗。

日常需选择适合月龄的配方奶粉,喂奶后2小时内避免更换尿布或剧烈活动。家长应学习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定期消毒喂养器具。如宝宝吐奶呈喷射状或伴有血丝,需排除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建议尽早就诊儿科或急诊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