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何治好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何治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文生
刘文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氧疗、手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常用药物如呋塞米片40mg/次,每日1次、硝酸甘油片0.5mg/次,舌下含服、华法林片2.5mg/次,每日1次。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血液循环。
2、氧疗:长期低流量氧疗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的重要手段。建议每日氧疗时间不少于15小时,氧流量控制在1-2L/min。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或肺移植手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移植手术则用于终末期肺病患者。
4、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5、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肺功能和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睡觉时膝盖出汗

睡觉时膝盖出汗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主要有环境温度过高、被褥过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原因。建议根据伴随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1、环境温度过高

睡眠环境温度超过人体舒适范围时,汗腺会通过排汗调节体温,膝盖等关节部位因皮肤皱褶较多更易积聚汗液。改善方式包括调整室温至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寝具,睡前1小时保持通风。

2、被褥过厚

过度保暖的被子会阻碍体表散热,促使局部出汗增加。建议根据季节更换合适厚度的羽绒被或蚕丝被,避免使用电热毯超过2小时,夜间可穿宽松吸汗的棉质睡衣减少局部闷热。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多汗症状。典型表现为夜间盗汗伴心悸、手抖,可通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配合冥想训练改善睡眠质量。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出现怕热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需检测游离甲状腺素指标,确诊后可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避免摄入含碘食物。

5、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引起午后低热和夜间盗汗,伴随咳嗽、乏力等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CT检查,确诊后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6-9个月。

日常应注意保持卧室通风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关节部位避免受凉。若持续出现夜间膝盖出汗伴随消瘦、发热等症状,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结核筛查等检查。避免自行使用止汗剂掩盖症状,需由医生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