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二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要注意什么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二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要注意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二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需严格控制氧浓度,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吸氧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并配合无创通气或药物治疗。

二型呼吸衰竭患者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敏感性降低,主要依赖低氧刺激维持呼吸。此时若给予高浓度氧疗,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通常采用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控制在24%-28%,流量1-2升/分钟。使用文丘里面罩可精确调节氧浓度,避免普通鼻导管供氧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同时需每4-6小时监测动脉血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2%这一目标范围。

对于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单纯氧疗可能无法改善通气障碍。此时需要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注射液,或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氧期间需密切观察神志变化,若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二氧化碳麻醉表现,应立即调整氧疗方案。

患者日常需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平卧加重呼吸困难。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减少二氧化碳产生。家属应学会观察呼吸频率、唇甲发绀等情况,定期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建议配备家用血氧仪监测血氧变化,记录每日氧疗时间和自觉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吸氧装置需每日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黄色大便带有大量泡沫是怎么回事

婴儿黄色大便带有大量泡沫可能与乳糖不耐受、喂养方式不当、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糖不耐受

婴儿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会导致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形成泡沫状大便。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是主要诱因,可能伴随腹胀、哭闹。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如儿歌乳糖酶),或暂时更换低乳糖配方奶粉。轻度乳糖不耐受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养缓解。

2、喂养方式不当

哺乳时含接不良、奶瓶喂养角度不正确会导致婴儿吸入过多空气,与消化液混合后形成泡沫便。母乳喂养需确保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时奶液应充满奶嘴。喂奶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使用防胀气奶瓶可减少空气吞咽。该情况属于生理性现象,调整喂养技术后大便性状可逐渐恢复正常。

3、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会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糖类吸收障碍和渗透性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泡沫。可能伴随发热、呕吐,需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如思密达)、口服补液盐Ⅲ,必要时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家长需注意消毒用具,预防脱水。

4、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接触过敏原后,免疫反应引发肠黏膜炎症,出现泡沫便且可能带血丝。母乳喂养母亲需忌口乳制品,配方奶喂养可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如纽太特)。症状严重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或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屏障。过敏婴儿添加辅食应延迟至6个月后。

5、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或受凉后,可能出现一过性消化功能失调,大便次数增多伴泡沫。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微生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过度喂养。若持续3天未改善或出现精神萎靡,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家长应记录婴儿每日大便次数、性状变化,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若泡沫便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体重增长缓慢、血便、持续哭闹,需及时就诊儿科消化专科,完善粪便还原糖试验、过敏原检测等评估。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6个月以下婴儿禁止服用中成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