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过敏性紫癜患者若仅剩少量紫癜皮损且无新发症状,通常可逐渐停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周期需根据病情活动度、内脏受累情况及药物反应综合评估。
皮肤紫癜完全消退且持续1-2周无新发皮损,同时无关节肿痛、腹痛或血尿等系统症状时,可考虑减停药物。常用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C片等辅助治疗药物可优先减量,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需严格遵医嘱阶梯式减量。减药期间需每日记录皮损变化,监测尿液常规,关注有无腹痛或关节不适等复发征兆。
若紫癜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或伴有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异常,通常需要延长用药周期。此类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用药期间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下肢新出瘀点、踝关节肿胀等情况,学校体育活动应暂缓至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
患者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紫癜部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急性期限制可能致敏的鱼虾、蛋奶等异体蛋白摄入。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跑跳或对抗性运动。建议每1-2个月复查尿常规,持续监测6-12个月以评估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