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粉碎性骨折患者通常不能下床活动需严格制动。粉碎性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骨折类型,骨折端常呈多块碎裂,过早负重可能引发移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粉碎性骨折后局部骨骼结构稳定性极差,骨折碎片可能刺伤周围软组织或重要血管神经。此时强行下床行走会导致骨折端异常摩擦,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甚至造成二次损伤。临床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等方式维持骨折部位稳定,患者需绝对卧床配合牵引治疗,待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痂形成后才可逐步尝试康复训练。
部分特殊情况下,如远端指骨粉碎性骨折经妥善固定后,可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限度的非负重活动。但下肢承重骨如股骨、胫骨的粉碎性骨折必须禁止下床,需通过轮椅或拐杖辅助转移。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负重计划,通常需要8-12周才能逐步尝试部分负重。
患者卧床期间需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可进行踝泵运动等被动活动。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等食物,配合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任何活动计划均须经主治医生评估批准,擅自下床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