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食道里长息肉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食道里长息肉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食道里长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呕血、体重下降等表现。食道息肉可能与长期胃食管反流、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

1、吞咽困难

食道息肉增大可能阻塞食道腔,导致吞咽固体食物时出现梗阻感或停滞感。症状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进食干硬食物困难,后期可发展为吞咽流质食物也受阻。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胃镜切除息肉缓解症状,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莫沙必利片等。

2、胸骨后疼痛

息肉刺激食道黏膜或引发局部炎症时,可能产生胸骨后隐痛或灼烧感,疼痛可向背部放射。症状在进食后可能加重,可能与胃酸刺激息肉表面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保护黏膜。

3、反酸烧心

食道下段息肉可能影响贲门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长期反流可能进一步损伤食道黏膜。治疗可选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药物控制胃酸分泌。

4、呕血黑便

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切除,常用止血药物包括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酚磺乙胺注射液等。

5、体重下降

长期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或反复出血引起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进行性体重下降。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息肉较大或存在恶变可能,需尽快明确病理性质。治疗需结合内镜切除和营养支持,可补充蛋白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等营养素。

发现食道息肉后应避免进食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饮食。建议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胃镜复查,观察有无复发迹象。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反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七个月的宝宝睡觉头出汗怎么回事

七个月宝宝睡觉头出汗可能由环境温度过高、穿盖过多、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 环境温度高

卧室温度超过26摄氏度或湿度较大时,宝宝通过头部散热导致出汗。建议家长保持室温在22-24摄氏度,使用纯棉透气寝具。

2. 穿盖过多

过度包裹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家长需检查宝宝颈背部温度,适当减少衣物层数,选择透气性好的睡袋。

3. 维生素D缺乏

可能与日照不足或补充剂不足有关,表现为多汗、枕秃。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AD软胶囊、碳酸钙D3颗粒等补充剂。

4. 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或结核病等可能引起盗汗,通常伴随发热、咳嗽。需就医检查后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利福平口服液等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宝宝体温变化,避免夜间过度喂养,出汗后及时擦干防止着凉。持续异常出汗需儿科就诊排除代谢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