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跟腱炎和腱膜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病理特征。跟腱炎特指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腱膜炎则泛指肌腱周围滑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1、发病部位
跟腱炎发生在连接腓肠肌与跟骨的跟腱部位,常见于运动时反复牵拉损伤。腱膜炎可发生于全身任何肌腱附着处,如手腕部腱鞘、肩袖肌腱等,病变范围更广泛。两者均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但跟腱炎疼痛多集中于足跟后上方,腱膜炎疼痛位置因发病部位而异。
2、病理特征
跟腱炎以肌腱纤维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可能伴随钙化或微小撕裂。腱膜炎则突出表现为腱鞘滑膜层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纤维蛋白渗出。超声检查可明确鉴别,跟腱炎显示肌腱增粗回声不均,腱膜炎可见腱鞘积液或滑膜增厚。
3、诱发因素
跟腱炎多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穿不适鞋具等机械性刺激引起。腱膜炎常见于重复性劳动、风湿性疾病或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跟腱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多见腱膜炎发作。
4、治疗差异
跟腱炎急性期需采用冰敷制动,慢性期可行离心训练促进修复。腱膜炎需针对病因治疗,感染性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风湿性需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者均可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但腱膜炎更需配合滑膜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5、康复预后
跟腱炎康复期约3-6个月,过早恢复运动易复发。腱膜炎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控制,非感染性通常2-4周缓解。跟腱炎可能遗留肌腱钙化,腱膜炎可能造成肌腱粘连,均需持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控制体重减轻肌腱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注射药物或过度按摩。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运动强度。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肌腱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肌力测试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