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能不能手术治疗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能不能手术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通常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肌腱转移术、关节融合术、截骨矫形术、肢体延长术、脊柱侧弯矫正术等。具体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肌肉力量失衡程度、关节畸形类型及骨骼发育情况综合评估。

1、肌腱转移术

适用于肌肉力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通过将功能正常的肌腱转移至瘫痪肌肉附着点,重建动力平衡。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4-6周,逐步进行肌力训练。该术式可改善踝关节下垂、膝关节反张等畸形。

2、关节融合术

针对严重关节不稳或疼痛性关节炎。通过手术使关节骨性融合在功能位,常见于足部三关节或踝关节融合。术后石膏固定8-12周直至骨愈合。需注意融合角度需保留基本行走功能,可能影响跑跳等动作。

3、截骨矫形术

适用于长骨成角畸形超过30度的病例。通过楔形截骨矫正下肢力线,配合内固定维持位置。术后需避免负重3个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该手术能显著改善步态异常,但可能需二次取出内固定物。

4、肢体延长术

解决双下肢长度差异超过3厘米的病例。采用外固定架逐步牵引延长,每日调节0.5-1毫米。治疗周期需6-12个月,期间需严格预防针道感染。术后可能伴随肌肉僵硬,需持续康复训练。

5、脊柱侧弯矫正术

针对Cobb角超过40度的进行性脊柱侧弯。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矫形,必要时联合胸廓成形术。术后需佩戴支具3-6个月,密切监测神经功能。该手术可预防心肺功能恶化,但可能影响脊柱活动度。

术后康复需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物理治疗改善肌肉协调性,使用矫形器维持矫正效果,定期评估步态变化。营养方面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促进骨骼愈合,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肌力恢复情况,根据功能进展调整训练强度。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适应身体变化,家长应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改善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流感后嗜睡是什么原因

孩子流感后嗜睡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疲劳、发热消耗能量、药物副作用、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有关,建议家长观察伴随症状并及时就医。

1、病毒感染后疲劳

流感病毒侵袭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持续作战,消耗大量能量。家长需保证孩子卧床休息,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无须特殊用药。

2、发热能量消耗

高热时代谢率增高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3、药物镇静作用

部分抗组胺药或止咳药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若孩子服用过复方感冒灵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愈酚伪麻口服溶液,应暂停用药并咨询医生。

4、严重并发症

嗜睡伴喷射性呕吐需警惕脑炎,合并面色苍白可能提示心肌炎。这两种情况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使用甘露醇注射液或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患病期间建议准备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逐步添加鸡蛋羹和西蓝花。若嗜睡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