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排便时出现鲜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止血、抗炎或手术治疗。
1、痔疮排便用力可能导致痔静脉破裂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手纸带血。可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药物选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2、肛裂硬便摩擦导致肛管皮肤撕裂,伴排便剧痛和鲜血。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药物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乳果糖口服溶液。
3、肠息肉肠道黏膜隆起病变受腹泻刺激出血,可能伴随腹痛。需肠镜检查确诊,治疗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
4、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导致肠黏膜溃疡出血,常伴黏液脓血便。需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包括美沙拉嗪、泼尼松、英夫利昔单抗。
出现血便建议记录出血量和频次,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排查病因,腹泻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新生儿肛门脓肿可通过局部护理、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肛门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尿布摩擦、免疫力低下、肛窦堵塞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尿布需及时更换,选择透气材质减少摩擦。
2、抗生素治疗对于轻度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红霉素等口服抗生素。若伴有发热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3、切开引流脓肿形成明显波动感时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4、手术清创复杂脓肿或瘘管形成需全麻下行根治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需每日消毒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家长需密切观察红肿范围变化,避免挤压脓肿。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