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尿毒症患者出现排尿现象通常与残余肾功能未完全丧失或透析治疗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因素导致。
部分尿毒症患者在疾病早期仍保留少量残余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尚未降至完全无尿状态,此时肾脏仍能生成少量尿液。这类患者尿量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减少,尿液常呈现低比重、低渗透压特征,且含有大量蛋白尿或管型尿。残余肾功能的存在可能延缓电解质紊乱和水肿程度,但无法改变肾功能持续恶化的趋势。
接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人工替代治疗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后,部分患者排尿功能可能暂时改善。透析治疗会调节体内液体平衡,促使机体排出蓄积的尿素氮和肌酐,此时产生的尿液多为稀释尿,不能代表真实肾功能。这种情况属于治疗干预后的生理性反应,不能作为病情逆转的依据。
尿毒症患者无论是否排尿都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透析,控制每日水分和蛋白质摄入量。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钾及血磷水平,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清、鱼肉等。出现尿量异常变化时须及时联系肾内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增减透析频次或停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