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过敏性休克和昏迷有区别,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过敏性休克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导致的循环衰竭,昏迷则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
1、发病机制
过敏性休克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昏迷可由脑缺血、代谢紊乱、中毒或外伤等病因引起,涉及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抑制。
2、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表现为突发皮肤潮红、喉头水肿、血压骤降,常伴荨麻疹或喘息。昏迷患者出现持续意识丧失,可能伴随瞳孔变化、病理反射,但无典型过敏体征。
3、病程进展
过敏性休克症状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急速进展,昏迷发展速度因病因而异,如脑出血可突发昏迷,尿毒症性脑病则缓慢出现意识障碍。
4、诊断依据
过敏性休克需结合过敏史、接触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血清类胰蛋白酶升高可辅助诊断。昏迷需通过格拉斯哥评分、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明确病因。
5、急救处理
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使用苯海拉明注射液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昏迷患者需保持气道通畅,针对病因治疗,如糖尿病昏迷需静脉注射葡萄糖。
日常接触新食物或药物前应详细阅读成分说明,有严重过敏史者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昏迷患者家属需学习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定期随访潜在病因,避免头部外伤或代谢紊乱诱发因素。两类急症均需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