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放射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呢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放射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放射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脑病等并发症。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与照射部位、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1、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照射区域皮肤发红、干燥、脱屑,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或感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与放射剂量累积有关,皮肤较薄或敏感区域更易出现。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日常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阳光直射。

2、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多见于胸部放射治疗后,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放射性肺炎通常在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出现,与肺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有关。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案,轻度可观察随访,中重度需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加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患者应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胸部影像。

3、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常见于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在治疗期间发生,慢性可能延迟数月甚至数年。治疗需调整饮食为低渣易消化食物,严重腹泻可口服蒙脱石散,出血时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周清洁。

4、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或红细胞减少,增加感染、出血和贫血风险。骨髓抑制与放射剂量和照射范围相关,全身照射或大面积照射更易发生。治疗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严重贫血需输血。患者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外伤。

5、放射性脑病

放射性脑病是头部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头痛、注意力下降,晚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放射性脑病与放射剂量和个体耐受性有关,通常延迟数月到数年出现。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患者需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避免剧烈运动。

放射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烟酒刺激。治疗区域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穿着柔软透气衣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治疗压力。不同部位放射治疗的护理重点有所差异,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个体化管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银离子抗菌剂的作用

银离子抗菌剂主要通过释放银离子破坏微生物结构实现广谱抑菌作用,适用于伤口护理、医疗器械消毒等场景。

1、破坏细胞膜

银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微生物细胞膜负电荷结合,导致膜结构穿孔破裂。这种物理性破坏可使细菌内容物外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临床常用于烧伤敷料、慢性溃疡贴等产品。

2、干扰代谢酶

银离子能与细菌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使呼吸链相关酶失活。通过阻碍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过程,导致微生物能量代谢障碍。这种作用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等顽固菌株仍有效,适用于导管、手术器械的持续消毒。

3、损伤遗传物质

银离子可穿透微生物核膜,与DNA碱基结合形成交联结构。这种损伤会阻断核酸复制转录过程,对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同样有效。部分妇科栓剂、隐形眼镜护理液利用该机制预防感染。

4、抑制生物膜

银离子能阻止细菌分泌胞外多糖基质,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膜结构。该特性使其特别适合用于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涂层处理,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5、长效缓释

通过纳米技术或复合载体控制银离子释放速度,可维持7-14天的持续抗菌活性。此类缓释剂型广泛用于创伤敷料、抗菌纺织品,避免频繁更换造成的二次损伤。

使用银离子抗菌剂时需注意过敏测试,避免与含氯消毒剂混用。创面应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属正常现象,若持续红肿需停用。存放时应避光防潮,定期检查液体剂型是否出现沉淀。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接触银化合物者需监测血银浓度。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