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小儿短暂性抽搐可能由遗传因素、高热惊厥、电解质紊乱、癫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温补液、抗癫痫药物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有家族性热性惊厥史,家长需注意体温监测,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水合氯醛溶液等控制症状。
2、高热惊厥:6个月至5岁儿童常见,体温骤升时易发,家长需及时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复方锌布颗粒等退热药物。
3、电解质紊乱:腹泻呕吐导致低钙低镁时可引发抽搐,建议家长监测血电解质,按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钾镁片、口服补液盐等。
4、癫痫发作:可能与脑损伤或异常放电有关,表现为意识丧失伴肢体抽动,需通过脑电图确诊,常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奥卡西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控制发作。
家长发现抽搐时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长及表现,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头被撞后头晕头疼可能由轻微脑震荡、头皮血肿、颅内压增高、创伤性脑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观察、影像学检查、药物缓解、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1、轻微脑震荡头部撞击后可能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或记忆缺失,通常伴随头晕头痛。建议静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症状多在数日内缓解。若持续呕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2、头皮血肿头皮血管破裂形成局部肿胀,压迫神经引发胀痛。早期冷敷减轻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血肿较大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
3、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水肿或少量出血有关,表现为持续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需急诊CT排除危险,医生可能开具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或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
4、创伤性脑损伤严重撞击可能导致脑组织挫裂伤,出现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需神经外科评估,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术后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营养神经。
伤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意识变化,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颅压。若出现单侧瞳孔放大或抽搐发作须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