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高血压性心脏病下肢水肿怎么办

|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高血压性心脏病下肢水肿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如果出现了下肢的水肿,那么这种情况已经可能是合并了全心的功能衰竭,这种情况应该口服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延缓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程进展,同时可以口服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治疗,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大泡是怎样的一种病

肺大泡是一种肺部异常扩张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直径超过1厘米的含气囊腔。肺大泡的形成主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因素有关,可能引发气胸、呼吸困难等症状。

1、病因机制

肺大泡的核心发病机制是肺泡壁结构破坏。长期吸烟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会使细小支气管狭窄,形成活瓣效应使肺泡内压增高。反复肺部感染如肺结核可造成局部肺组织纤维化牵拉,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因蛋白酶抑制剂不足,肺泡壁更易被弹性蛋白酶分解。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相邻肺泡间隔破裂,融合成异常扩大的气囊腔。

2、临床表现

小型肺大泡可能终身无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肺大泡体积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活动后气促、慢性咳嗽等表现。特征性症状是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发生自发性气胸。巨大肺大泡压迫正常肺组织时,可能观察到患侧胸廓饱满、叩诊过清音等体征。

3、诊断方法

胸部X线可显示肺野透亮度增高的无肺纹理区域,但CT检查更能准确评估肺大泡的数量、大小及位置。肺功能检查常见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可能下降。血气分析在合并呼吸衰竭时显示低氧血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检测有助于识别遗传因素。需与肺囊肿、肺气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4、治疗措施

无症状的小肺大泡可定期随访观察,戒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关键。出现反复气胸或呼吸功能受损时,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对于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置入术。急性气胸发作需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使用红霉素注射液进行胸膜固定。

5、预后管理

肺大泡患者应避免潜水、高空飞行等气压变化活动,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需长期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病情。营养支持方面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呼吸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疾病进展。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就医。

肺大泡患者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饮食宜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后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可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改善肺功能,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注意气候变化时保暖,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减少外出,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