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可通过定期复查、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可能与瓣膜退行性变、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因素有关。
1、定期复查轻度反流若无症状可每1-2年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2、改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减轻心脏负荷。
3、药物治疗反流伴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4、手术治疗重度反流合并心功能下降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手术方式包括微创介入瓣膜成形术或传统开胸手术。
日常注意监测心悸、气促等症状变化,避免感冒诱发感染,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心内科就诊评估。
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的标准主要有血管再通、胸痛缓解、心电图改善、心肌酶学下降。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救治手段,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估效果。
1、血管再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恢复至TIMI 2-3级,或ST段抬高幅度在溶栓后迅速回落超过50%,提示血管再通成功。
2、胸痛缓解:患者胸痛症状在溶栓后明显减轻或消失,通常伴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反映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3、心电图改善:溶栓后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回落超过50%,或新出现的Q波减少,提示心肌灌注恢复。
4、心肌酶学下降: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提前出现,且下降速度加快,表明心肌坏死范围得到控制。
溶栓后仍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建议低脂饮食、规律作息,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