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胃溃疡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应激等方式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胃壁形成溃疡。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细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2、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弱胃黏膜保护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可配合使用雷贝拉唑或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
3、胃酸分泌异常胃泌素瘤等疾病会导致胃酸过度分泌,侵蚀胃黏膜形成溃疡。表现为餐后腹痛加重,可使用法莫替丁等抑酸药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切除肿瘤。
4、精神应激因素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增加胃酸分泌,需配合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同时服用硫糖铝等黏膜保护剂促进溃疡愈合。
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并保持情绪稳定,出现黑便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一般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实际数值受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胆道闭锁等多种因素影响。
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不超过5mg/dL。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次促进排泄,无须特殊治疗。
2.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有关,可持续3-12周。家长需遵医嘱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
3. 感染因素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加重伴发热。需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
4. 胆道闭锁病理性黄疸伴陶土色大便,需在出生60天内行胆道造影确诊。治疗方法包括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家长应每日观察黄疸变化范围,发现颜面四肢黄染加重、精神萎靡或拒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阳光直射退黄的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