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骨折伤口发红怎么办?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折伤口发红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折伤口发红可通过保持清洁、冷敷处理、抬高患肢、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骨折伤口发红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伤口感染、过敏反应、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损伤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

骨折伤口发红时需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冲洗伤口表面,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清洁后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更换1-2次。接触伤口前需用肥皂水彻底洗手,防止细菌二次污染。若伤口存在渗出液或结痂,不可强行撕除。

2、冷敷处理

伤后48小时内可采用冰袋冷敷发红区域,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冷敷时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皮肤。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红肿热痛症状。伴随皮肤破损时禁止直接冰敷创面。

3、抬高患肢

将骨折肢体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下肢骨折可平卧时用枕头垫高小腿,上肢骨折可用吊带悬吊前臂。每日维持抬高姿势12小时以上,能有效减轻伤口肿胀和发红程度。

4、药物干预

若伴随明显感染征象,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过敏反应导致的发红需服用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使用药物前需明确过敏史,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检查

当发红范围持续扩大、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时,需立即就医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血常规检测。严重感染可能需手术清创,并发骨髓炎时需静脉输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应警惕感染恶化。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摄入60克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剂或新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固定石膏期间应定期活动未固定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发现石膏过紧或伤口渗血渗液时须及时复诊,睡眠时用软枕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受压。康复锻炼应遵循医嘱循序渐进,禁止过早负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30岁扁平足还能矫正了么

30岁扁平足通常可以矫正,但矫正效果因人而异。扁平足矫正方法主要有穿戴矫形鞋垫、进行足部肌肉锻炼、使用支具固定、接受物理治疗、考虑手术治疗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案。

1、穿戴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能够为足弓提供支撑,改善足部受力分布,减轻扁平足引起的疼痛和疲劳感。定制矫形鞋垫效果更佳,需根据足部形态个性化设计。长期坚持使用有助于延缓足弓塌陷进程,但无法完全逆转已形成的结构性扁平足。

2、进行足部肌肉锻炼

通过提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锻炼可增强胫后肌和足底内在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足弓主动收缩训练,有助于改善功能性扁平足。锻炼需持续3-6个月才能显现效果,适合轻中度扁平足患者作为基础干预手段。

3、使用支具固定

夜间穿戴踝足矫形器可维持足部中立位,防止足弓进一步塌陷。刚性支具适用于柔韧性扁平足,能有效矫正跟骨外翻。需注意支具可能引起皮肤压疮,初期使用时需逐步适应穿戴时长。

4、接受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刺激足底筋膜修复,缓解慢性疼痛。结合超声波治疗和肌内效贴扎技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物理治疗需配合运动疗法,每周2-3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5、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疼痛或畸形的成年扁平足,可考虑距下关节制动术或跟骨内移截骨术。手术能重建足弓结构,但存在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术后需石膏固定6-8周,完全康复需6-12个月。

30岁扁平足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选择鞋帮稳固、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保持足部功能。若出现持续性疼痛、关节肿胀或步态异常,应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评估。日常可进行足底滚轮按摩,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