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下肢静脉肺栓塞可通过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久坐不动、定期医学检查等方式预防。下肢静脉肺栓塞通常由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
1、预防血栓形成
穿着医用弹力袜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梯度压力设计可促进血液回流。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进行药物预防,但须严格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日常避免穿过紧的衣物或腰带,防止静脉受压。
2、促进血液循环
每小时活动踝关节3-5分钟,通过踝泵运动增强小腿肌肉泵作用。长途旅行时可间隔1-2小时起身行走,或进行原地踏步运动。温水泡脚时配合从足踝向心性按摩,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维持血糖稳定。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同时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4、避免久坐不动
办公室工作者建议使用可调节高度的站立式办公桌,每30分钟变换体位。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床上踝关节屈伸运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短距离行走等康复训练。
5、定期医学检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D-二聚体筛查,静脉超声检查可评估深静脉瓣膜功能。存在遗传性易栓症家族史者需进行蛋白C、蛋白S等凝血因子检测。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每月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纳豆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可提前穿戴预防性弹力袜,飞行期间每2小时在过道行走5分钟。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或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