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下肢静脉肺栓塞怎么预防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下肢静脉肺栓塞怎么预防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下肢静脉肺栓塞可通过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久坐不动、定期医学检查等方式预防。下肢静脉肺栓塞通常由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

1、预防血栓形成

穿着医用弹力袜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梯度压力设计可促进血液回流。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进行药物预防,但须严格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日常避免穿过紧的衣物或腰带,防止静脉受压。

2、促进血液循环

每小时活动踝关节3-5分钟,通过踝泵运动增强小腿肌肉泵作用。长途旅行时可间隔1-2小时起身行走,或进行原地踏步运动。温水泡脚时配合从足踝向心性按摩,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维持血糖稳定。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同时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4、避免久坐不动

办公室工作者建议使用可调节高度的站立式办公桌,每30分钟变换体位。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床上踝关节屈伸运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短距离行走等康复训练。

5、定期医学检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D-二聚体筛查,静脉超声检查可评估深静脉瓣膜功能。存在遗传性易栓症家族史者需进行蛋白C、蛋白S等凝血因子检测。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每月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纳豆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可提前穿戴预防性弹力袜,飞行期间每2小时在过道行走5分钟。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或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啥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或支架送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部位,恢复血流,改善心肌供血。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1、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充气扩张球囊,撑开血管壁,改善血流。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狭窄的患者,但存在血管再次狭窄的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2、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后,植入金属或药物涂层支架,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狭窄。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手术适应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适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危急的情况。术前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4、手术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虽然微创,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高龄、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需谨慎评估。 5、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监测心脏功能。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患者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和药物疗效,预防疾病复发。通过科学的术后护理和健康管理,患者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