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血常规白细胞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常规白细胞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首先需要看白细胞减少的程度是轻度下降,还是严重的下降,核心在于看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是在1.0以上,还是在1.0×10的9次方每升以下。如果只是一个轻度的白细胞减少,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比如乙肝、丙肝或者是有甲状腺方面的异常,甲亢或者是甲状腺炎、甲减。还有些患者是由于合并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白细胞下降,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这一些免疫病,这是大夫会需要注意去筛查的疾病。如果病人是一个严重的白细胞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小于1.0的时候,会提示可能存在血液系统,也就是骨髓造血方面的问题。会进一步的建议患者做骨髓方面的检查,排除严重的疾病。更多见的,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检查都做完了,如果没有发现特征性的疾病,只是一个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是病人自身正常的水平就低于正常人,或者是未知原因,可以不用去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克霉唑阴片用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克霉唑阴片使用后出血可能与药物刺激、阴道黏膜损伤、原有炎症加重、激素水平波动或宫颈病变等因素有关。克霉唑阴片主要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成分可能对局部黏膜产生刺激,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若用药时操作不当或存在阴道干涩,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原有阴道炎未完全控制时,药物与炎症反应叠加也可能引发出血。此外,用药期间若处于排卵期、月经前期或存在宫颈息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等情况,均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建议暂停用药并观察出血量及伴随症状,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和宫颈筛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进一步处理。

1、药物刺激

克霉唑阴片中的活性成分克霉唑及辅料可能对敏感阴道黏膜产生化学刺激,尤其部分患者对药物成分耐受性较低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点滴出血。这种出血量通常较少,呈粉红色或褐色,多出现在用药后1-2天内。需注意区分药物说明书标注的常见不良反应,若出血持续或加重应停药就医。可遵医嘱更换为克霉唑阴道软胶囊或硝酸咪康唑栓等刺激性较小的剂型,同时配合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菌群。

2、黏膜损伤

放置药物时指甲刮伤、给药器使用不当或阴道干涩状态下强行置入,可能造成阴道壁机械性损伤出血。此类出血多伴随轻微刺痛感,血液颜色鲜红且多与分泌物混合。建议用药前修剪指甲,使用润滑剂辅助放置,选择仰卧位双腿屈曲的姿势降低操作难度。若损伤较深可能需暂停用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合并感染时需联用甲硝唑氯己定洗液冲洗。

3、炎症反应

原有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未控制时,阴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药物杀灭真菌过程中释放的炎性介质可能加重血管渗出,表现为血性分泌物。常伴有外阴灼热感及豆渣样白带增多。需通过阴道镜评估黏膜破损程度,严重者可短期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或改用口服氟康唑胶囊全身治疗。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因糖尿病未控制者更易出现顽固性出血。

4、激素波动

围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宫颈黏液变稀薄,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可能导致用药后少量出血;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黏膜萎缩变薄,更易因药物刺激出血。前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后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厚度后再继续抗真菌治疗。需注意排除与用药时间重合的异常子宫出血,如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

5、宫颈病变

既往存在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或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能在药物放置时因接触导致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同房或检查后鲜红色出血,可通过妇科检查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宫颈TCT和HPV检测。确诊宫颈炎需加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息肉较大者需行息肉摘除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需接受宫颈锥切术。

使用克霉唑阴片期间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护垫减少局部摩擦;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后保持干燥,禁止阴道冲洗以免破坏微环境;治疗期间及出血停止前禁止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加重出血;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益生菌。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需立即急诊处理排除其他妇科急症。后续用药建议在医生监督下进行,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或联合物理治疗促进黏膜修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