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抓破皮一般不会得破伤风。破伤风通常由深而窄的污染伤口引起,如生锈铁器刺伤、动物咬伤等,皮肤浅表抓伤感染破伤风梭菌概率极低。
破伤风梭菌为厌氧菌,需在缺氧环境中繁殖。浅表抓伤暴露于空气,不利于细菌生长,感染风险较小。
破伤风发生需同时满足伤口被土壤或粪便污染、伤口深部缺氧两个条件,日常抓伤多不符合该致病机制。
我国儿童常规接种百白破疫苗,成人若10年内完成免疫接种,体内抗体仍可提供保护作用。
若抓伤伴随大量污物嵌入或合并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打破伤风抗毒素。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污染物。若出现肌肉僵硬、咀嚼困难等破伤风疑似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病人发烧期间可以注射破伤风针,但需评估发热原因及严重程度,主要由基础疾病状态、发热病因、疫苗过敏史、当前体温等因素决定。
合并免疫缺陷或严重慢性病者需谨慎,可能需推迟接种并优先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先稳定血糖。
感染性发热患者若处于急性期(如流感、肺炎),建议退热后接种;非感染性低热(如术后吸收热)通常不影响接种。
既往破伤风疫苗严重过敏者禁忌接种,需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体温超过38.5℃建议暂缓接种,待退热24小时后补种;低热(37.3-38℃)无其他禁忌时可正常接种。
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发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并监测体温变化,伤口污染高风险者应及时清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