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胰腺炎预后差异较大,轻症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重症可能遗留胰腺功能不全或慢性胰腺炎,预后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
1、病情分型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坏死型胰腺炎病死率较高,合并感染或多器官衰竭时预后更差。
2、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胰瘘等局部并发症可通过介入治疗改善,合并脓毒血症或肾功能衰竭将显著影响预后。
3、治疗时机发病72小时内接受液体复苏和器官支持治疗的患者,较延迟就诊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4、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需长期控制原发病。
建议康复期采用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糖和胰腺外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胃肠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单次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辅食选择米糊、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高脂肪难消化食物。
2、腹部按摩家长需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每次5-10分钟,促进肠蠕动。注意避开刚进食后时段,力度要轻柔。
3、补充益生菌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就医检查若伴随发热、血便或持续48小时未缓解,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等疾病有关,需及时儿科就诊完善便常规等检查。
家长需记录宝宝排便次数与性状,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可配合小儿推拿辅助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