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区别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姚伟
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原体、症状侧重及并发症管理上,两者均需对症支持治疗,但疱疹性咽颊炎更强调口腔护理,手足口病需警惕重症倾向。

1、病原体差异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疱疹性咽颊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1-10型导致。病毒类型差异决定了两者的传染性和重症风险不同,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2、症状管理重点

疱疹性咽颊炎以咽部疱疹和剧痛为主要特征,治疗需侧重口腔镇痛,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手足口病则需同时关注手、足、臀部皮疹护理,合并发热时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

3、并发症监测

手足口病患儿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等脑炎征兆,必要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疱疹性咽颊炎并发症较少,但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

4、抗病毒药物选择

两者均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使用特异性抗病毒药。重症手足口病可考虑干扰素α2b喷雾剂,疱疹性咽颊炎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隔离与预防

手足口病传染期较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疱疹性咽颊炎患儿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应加强餐具消毒。两种疾病均可通过接种EV71灭活疫苗预防相关重症。

患儿居家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酸奶,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衣物床单需每日煮沸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2片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复诊。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须用流动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发烧出疹子的症状

小孩发烧出疹子可能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细菌感染、药物反应、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肤出现红斑或丘疹、瘙痒、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病毒感染通常需要休息和对症处理,细菌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小孩发烧出疹子的常见原因,如麻疹、风疹、水痘等。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发热、皮疹、咳嗽等症状。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每6-8小时一次和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口服液,20mg/kg,每日4次。 2、过敏反应: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发烧和皮疹。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瘙痒、呼吸困难等。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糖浆,2.5-5mg,每日一次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片,1-2mg/kg,每日一次。 3、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如猩红热、链球菌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发烧和皮疹。症状包括高热、咽痛、皮肤红斑等。治疗需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颗粒,25-50mg/kg,每日3次和对症处理。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药物疹,导致发烧和皮疹。症状包括皮肤红斑、瘙痒、发热等。治疗包括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滴剂,0.25mg/kg,每日一次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片,0.1-0.2mg/kg,每日一次。 5、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引起发烧和皮疹。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皮肤红斑、关节痛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口服液,3-5mg/kg,每日两次和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1-2mg/kg,每日一次。 小孩发烧出疹子时,家长应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水果泥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穿衣,适当进行温水擦浴以降低体温。定期监测体温,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