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脾功能亢进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包括血常规异常、脾脏影像学增大及骨髓穿刺结果等依据。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中一项或多项显著减少,这是脾功能亢进的典型实验室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能见到 Howell-Jolly 小体等红细胞异常结构。影像学检查首选腹部超声,可测量脾脏长径超过11厘米或厚度超过5厘米的增大表现,CT或MRI能更精确评估脾脏体积及结构异常。骨髓穿刺显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但外周血细胞减少,提示脾脏过度破坏血细胞。部分患者需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测定红细胞寿命缩短及脾脏过度摄取。肝功能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合并肝硬化等原发病。
脾功能亢进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脏破裂,饮食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限制粗糙坚硬食物摄入。注意观察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发热、腹痛等急症症状需立即就医,脾切除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或高脂血症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适用于重型急性胰腺炎合并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这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血浆置换可清除血液中过量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对器官的损害。临床常见指征包括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全身炎症表现,同时伴随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上升等实验室指标异常。
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血浆置换。胰腺炎导致大量炎性物质释放,可能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下降。当患者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快速上升、电解质紊乱等肾功能恶化表现时,血浆置换有助于清除中分子毒素,为肾功能恢复创造条件。部分患者可能同时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
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明确治疗价值。当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超过一定数值时,血浆置换能快速降低血脂浓度,阻断胰腺炎症级联反应。这类患者往往有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显示乳糜血外观,血清甘油三酯检测值异常增高。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置换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胰腺炎导致大量液体丢失与代谢紊乱,可能引发难以纠正的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危急情况。通过置换新鲜血浆,可快速纠正内环境失衡,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重症监护与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
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与时机。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器官功能储备。血浆置换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及凝血指标变化。治疗后仍需继续原发病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及预防感染等措施。营养支持与器官功能维护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