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生化检查可以检测血糖水平。血糖检测是生化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主要用于筛查或监测糖尿病、低血糖等代谢异常。
生化检查中的血糖检测通常采集静脉血,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等实验室方法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空腹血糖检测要求受检者禁食8-12小时,可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血糖检测则在进食后特定时间采血,用于评估餐后血糖调节能力。部分生化检查套餐还会包含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该指标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糖尿病长期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血糖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次异常可能需要重复检测或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
进行血糖检测前应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检测当天早晨需空腹,可少量饮水。糖尿病患者若需暂停降糖药物,应提前咨询医生。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但确诊糖尿病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多次检测结果。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保持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
糖尿病昏迷通常有救,但需立即就医干预。糖尿病昏迷主要分为低血糖昏迷和高血糖高渗状态或酮症酸中毒昏迷两类,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低血糖昏迷常见于胰岛素或降糖药过量、进食不足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冷汗、心悸、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补充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可快速纠正低血糖,同时调整降糖方案避免复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与感染、脱水等因素相关,表现为严重脱水、意识障碍,需大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脂肪分解产生酮体,需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纠正代谢紊乱。
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脑水肿、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救治难度增加。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昏迷,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等不可逆损害。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预后相对较差,但早期识别昏迷前驱症状如口渴多尿、呼吸深快等仍可有效预防。
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头晕、嗜睡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检测血糖并就医。家属需学习低血糖急救措施,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合理饮食和运动习惯,可显著降低昏迷风险。若发现患者意识障碍伴呼吸异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