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小孩发烧血象高不一定要输液,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患儿体质和药物敏感性综合判断,主要处理方式有口服药物、物理降温、补液支持和观察随访。
1、口服药物细菌感染引起血象高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为主。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建议家长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物理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3、补液支持家长需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果汁,预防脱水并促进代谢,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需及时就医评估。
4、观察随访轻中度感染患儿在用药后48小时内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出现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复诊。
饮食上可给予米汤、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体温稳定后建议复查血常规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新生儿消化不良拉肚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感染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喂奶,避免过度喂养,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高脂饮食。奶粉喂养可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
2、腹部按摩家长需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每次喂奶后按摩5分钟,注意手法轻柔。
3、补充益生菌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调节肠道菌群。
4、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需就医,可能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补液盐等。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若出现发热、血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