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胰腺癌的主要病因可能与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遗传因素及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需结合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检查明确诊断。
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可诱发胰腺导管上皮异常增生。吸烟者患病风险较非吸烟者显著升高,且风险与吸烟量呈正相关。建议通过戒烟咨询、尼古丁替代疗法等方式干预,同时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筛查。
胰腺组织反复炎症会导致腺泡细胞DNA损伤,可能与酒精滥用、胆道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上腹持续疼痛、脂肪泻等症状。需控制病因并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胰管支架置入术。
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可能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尤其病程超过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表现为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控制血糖。
BRCA2、CDKN2A等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胰腺癌,约占病例的10%。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40岁后每半年接受一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过量摄入动物油脂会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促进胰腺细胞过度增殖。日常需减少红肉及油炸食品,增加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肥胖者可通过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胰腺癌高危人群应避免酒精及高糖饮食,每年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出现持续上腹痛、黄疸或不明原因消瘦时,须及时就诊增强CT检查。术后患者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并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每公斤体重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