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老年病科 > 阿尔兹海默症

什么是言语失用症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言语失用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言语失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按意愿控制发音器官完成正确的言语动作,但并无肌肉无力或协调障碍。该症状通常由大脑语言运动中枢损伤引起,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

1. 发音困难

患者难以准确发出目标音素,可能出现替代、省略或扭曲发音现象。例如将“苹果”说成“平果”,或重复尝试仍无法正确发音。这类错误具有不一致性,同一单词在不同时间可能出现不同错误。发病机制与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损伤有关,该区域负责言语运动的编程和协调。

2. 言语计划障碍

患者能理解语言并知道想说什么,但无法将语音序列正确组合。表现为音节顺序混乱、语速异常缓慢或出现不恰当停顿。可能与基底神经节和辅助运动区功能异常相关,这些结构参与复杂动作序列的时序控制。

3. 模仿能力保留

患者自发说话困难,但可较完整复述他人语句。这种差异提示其语言理解系统完好,但自主言语运动编程受损。临床检查中常通过对比自发言语和复述能力来鉴别言语失用症与其他语言障碍。

4.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合并口面部失用,如无法按指令做吹口哨、鼓腮等动作。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言语丧失,但保留书写和手势交流能力。这些症状常与布罗卡失语共存,但后者主要特征为语法结构缺失而非发音障碍。

5. 神经基础

病变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前语言区,包括布罗卡区、前岛叶及邻近白质纤维束。影像学可见这些区域梗死、出血或萎缩。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患者在执行言语动作时缺乏正常的运动前区激活模式。

言语失用症患者需接受系统评估和个体化康复训练。建议家属配合语言治疗师进行日常交流训练,如使用节律提示、触觉反馈等方法。保持耐心倾听,避免过度纠正加重挫败感。同时需监测营养摄入,因部分患者可能因进食协调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定期复查神经功能状态,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低钙血症、脑炎、脑外伤等原因引起。抽搐是肌肉不自主收缩的表现,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体温快速升高时可能诱发抽搐。发作时通常伴随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等症状。家长需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拭腋窝和腹股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发作。

2、癫痫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抽搐和意识障碍。可能与脑皮质发育异常、脑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确诊需进行脑电图检查,治疗常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需长期规律服药控制发作。

3、低钙血症

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可能引起手足搐搦,表现为腕足痉挛、喉痉挛等症状。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治疗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低钙,日常可补充碳酸钙D3片,同时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摄入。

4、脑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引发抽搐并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需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则需注射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脑水肿,需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5、脑外伤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出血或水肿可能刺激运动皮层,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抽搐。急性期需通过CT检查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恢复期可服用胞磷胆碱钠胶囊营养神经,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预防外伤后癫痫的发生。

出现抽搐症状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约束肢体造成二次伤害。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表现形式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诊断。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有癫痫病史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婴幼儿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抽搐发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