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鼻咽癌放疗引起中耳炎怎么办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鼻咽癌放疗引起中耳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鼻咽癌放疗引起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消炎药物、鼓膜穿刺引流、鼓室置管术等方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中耳炎通常由放射线损伤咽鼓管功能、局部免疫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淋巴回流障碍、黏膜水肿等因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放疗后耳道黏膜脆弱,需避免用力掏耳或进水。每日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生理盐水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合并外耳道湿疹时可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瘙痒明显者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有助于减少继发感染概率。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有效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适用于鼓膜完整的化脓性中耳炎。氯霉素滴耳液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但需注意骨髓抑制风险。用药前需清除耳道脓液,滴药后按压耳屏促进药液渗透,连续使用不超过10天。若出现耳部灼痛或皮疹需立即停用。

3、口服消炎药物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对β-内酰胺酶稳定。阿奇霉素分散片对支原体感染有效,且组织浓度维持时间长。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耳痛和发热症状,但需避免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出现耳鸣或眩晕应及时就医。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听力下降超过30分贝者,可在表面麻醉下用穿刺针抽出积液。术后24小时内避免擤鼻或打喷嚏,防止穿刺孔感染。该方法能快速改善听力,但约20%患者可能需重复穿刺。合并胆固醇肉芽肿时需同时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

5、鼓室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全麻下放置通气管,维持鼓室通气6-12个月。钛合金管不易移位且兼容MRI检查,硅胶管对鼓膜刺激较小。术后避免游泳或潜水,洗澡时使用耳塞。置管期间每2个月复查耳内镜,脱落后的鼓膜穿孔大多能自愈。

放疗后患者应保持鼻腔湿润,每日用生理性海水喷雾冲洗鼻咽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以减轻咽鼓管水肿。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剧烈变化的活动,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蒸蛋,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耳闷胀感持续加重、脓性分泌物带血或面瘫等症状时,需立即返诊复查鼻咽镜和颞骨CT。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鼻息肉切除手术危险吗

鼻息肉切除手术通常安全性较高,手术风险可通过术前评估和规范操作有效控制。手术风险与患者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技术等因素相关,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 1、术前评估:手术前需进行详细检查,包括鼻内镜检查、CT扫描等,评估鼻息肉范围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内镜手术或传统手术,并评估麻醉风险,确保手术安全性。 2、术中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麻醉意外等情况。内镜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但若息肉范围较大或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增加,可能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麻醉风险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相关,需由专业麻醉师评估。 3、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鼻腔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感染风险可通过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鼻腔粘连可通过定期复查和鼻腔冲洗降低发生率。 4、复发风险:鼻息肉切除后存在一定复发概率,复发与慢性鼻炎、过敏体质等因素相关。术后需定期复查,必要时使用鼻用激素喷雾控制炎症,降低复发风险。 5、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湿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鼻腔出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鼻息肉切除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药物,保持鼻腔清洁,预防感染和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