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碘-131治疗对身体的伤害程度与剂量、个体差异及防护措施有关,短期可能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唾液腺损伤等反应,长期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继发肿瘤风险。
碘-131释放的β射线可精准破坏甲状腺组织,治疗甲亢或甲状腺癌时,常见短期反应包括颈部胀痛、口干、味觉改变,多与放射性炎症相关。唾液腺因富集碘元素可能受损,表现为肿胀或分泌减少,通常2-4周缓解。部分患者出现短暂白细胞下降,但骨髓抑制概率较低。育龄女性需注意卵巢可能受到微量辐射,建议治疗后6-12个月再考虑妊娠。
长期风险主要集中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源于残留甲状腺组织被过度破坏,需终身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白血病或膀胱癌,与辐射累积量正相关。儿童患者对辐射更敏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治疗期间隔离防护可降低对他人辐射风险,排泄物特殊处理1-2周后辐射量可降至安全水平。
接受碘-131治疗前后应监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及尿碘排泄率,治疗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日常避免高碘饮食,减少唾液腺刺激,出现持续乏力、心悸或颈部肿块增大需及时复诊。严格遵循核医学科防护指导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