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脖子上长类似扁平疣的赘生物可能由扁平疣、丝状疣、皮赘或脂溢性角化病等引起,多为良性皮肤病变,少数需警惕病毒感染或癌变风险。
1、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肤色或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维A酸乳膏或水杨酸软膏治疗,顽固病例可采用冷冻或激光去除。
2、丝状疣HPV感染导致的细长柔软赘生物,好发于颈部。治疗可选择电灼、液氮冷冻,或外用鬼臼毒素酊、氟尿嘧啶软膏等抗病毒药物。
3、皮赘皮肤老化形成的柔软纤维瘤,与摩擦、肥胖有关。一般无须治疗,影响美观时可手术剪除或电凝,不建议自行处理以防感染。
4、脂溢性角化中老年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呈褐色油腻斑块。通常无须干预,若短期内增大、出血需活检排除恶变,必要时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避免抓挠刺激皮损,注意观察是否增大或破溃。合并瘙痒、红肿等症状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病毒性疣具有传染性需做好个人用品消毒。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体温骤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突发全身抽搐伴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惊厥药物、感染控制等措施干预。
1. 体温骤升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当体温快速超过38.5℃时易诱发惊厥。建议家长立即解开衣物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
2. 神经发育未成熟6个月至5岁儿童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高热时异常放电概率高。家长需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发作超过5分钟需紧急就医。
3. 感染性疾病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幼儿急疹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咳嗽、皮疹等症状。医生可能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地西泮注射液止痉,并针对病原体选择阿奇霉素等抗感染药物。
4.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患儿发作概率较高。家长需告知医生家族史,发作后可遵医嘱备用直肠用安定凝胶,日常避免过度保暖诱发高热。
患儿发作后应保持安静环境,补充适量电解质水,24小时内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反复发作需完善脑电图排除癫痫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