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胃癌早期治愈概率较高,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胃癌早期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适用于黏膜内癌,通过内镜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创伤小且恢复快。治疗前需完善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
2、手术切除标准治疗方式包括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等,需根据肿瘤位置选择术式。术后可能出现反流、贫血等并发症。
3、辅助化疗常用方案含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药物,可杀灭潜在转移灶。需监测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4、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需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可能引发心脏毒性需定期心功能评估。
确诊后应限期治疗,术后定期胃镜随访,保持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避免腌制烧烤类食物,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
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安罗替尼、阿特珠单抗、德瓦鲁单抗、尼达尼布等,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用药方案。
1、安罗替尼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
2、阿特珠单抗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肺炎或结肠炎等不良反应。
3、德瓦鲁单抗PD-L1单克隆抗体,用于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需警惕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
4、尼达尼布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部分复发型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常见消化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
靶向治疗前需完善基因检测,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配合营养支持可改善治疗耐受性。